“老师二胡拉得真有感情。”“厂家卖货就是便宜,还有专业老师给挑琴!”“我再给你们用二胡拉首流行歌曲,你们听听好不好听……”在快手平台,进入“赵军二胡工厂”直播间,江苏省级非遗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赵氏二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军正和观众积极互动。
赵军介绍,目前他的直播团队共有7个人,抖音、快手两大平台直播间粉丝总量已超过20万,通过线上直播带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二胡滞销的难题。
见微知著。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镇江非遗人积极创新自救,把一项项非遗技艺、一批批非遗好物送到线上平台,带动非遗产品销量的同时,还进一步推动了非遗传承,让非遗走进更多市民家中。
2020年,受疫情影响,赵氏二胡有限公司的二胡销量也持续降低,赵军感慨:“疫情发生前,公司每年可接待全球各地游客数千人次,直接带动二胡的销量。疫情发生后,人来不了,展会又不能开,二胡自然也就不好卖了。”
镇江市级非遗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汉韵二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镇江汉韵民族乐器厂制作师姚安敏表示,疫情的反复对企业影响越来越明显,2019年,公司每月销售额都在120万元左右,2020年萎缩30%,2021年萎缩50%,今年3月以来,物流受疫情影响严重,订购的配件到不齐,做好的产品发不出去,每年能为公司带来30%销售额的外省线下体验店也都撤回江苏。而且,二胡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百姓消费热情降低,转型自救迫在眉睫。
生活必需品领域的非遗,同样也面临疫情带来的压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便是其中之一。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馆长范莉表示,2020年疫情发生后,博物馆的游客接待量断崖式下降,景区门票、产品销售等各方面直接损失400多万元。
面对疫情,赵军想到了直播。其实早在2019年,他就已进入直播行业。首场直播是他自己上场的,当时是为了把二胡制作技艺这项非遗展示给更多人看,没想到当时就有网友问“可不可以买”。他总结之前直播的经验,在直播内容和频率上做了升级,请专业的老师在直播间拉二胡,自己则负责讲解二胡制作工艺,每周一至周六,每天都会开设三场直播。“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客户需求,在产品制作等方面进行快速调整与优化,而且销售范围也扩大了,我们的二胡卖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现了国货‘卖全球’。”赵军说。
2020年起,镇江汉韵民族乐器厂加大了直播力度,直播覆盖抖音、快手、淘宝等多个平台,且直播内容也大大提升,先后引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校的4位专业老师组成直播团队,教学内容也更加系统,还做了一本200多页的教材,免费送给购买二胡的客户。“2020年,我们全网粉丝增加近100万。每天三场直播,平均每场观众也可达几千人次,有效带动了二胡的销量。”姚安敏说。
“通过直播,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民族乐器,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反哺非遗,助力非遗传承。”在姚安敏看来,将非遗搬上线上平台,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他回忆起刚刚直播的经历,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二胡制作技艺是一项非遗,他们是在直播中认识非遗,甚至喜欢上非遗的。
为了进一步传承非遗,镇江汉韵民族乐器厂还针对公司客户举办了汉韵杯中老年业余二胡大赛,并提供价值7000元的二胡作为奖品,去年首届赛事就吸引了数千人报名参赛,今年的赛事也将在5月1日开始,姚安敏预计至少会有5000人参赛。
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也把目光转向了线上。一方面,博物馆在“恒顺味道”直播间和小程序通过优惠活动等,吸引消费者线上购买恒顺醋。另一方面,博物馆更加注重文化层面的传播,通过“云游醋博”“小刘带你游醋博”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恒顺醋的制作工艺和产品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网友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恒顺醋的制作,我们每个月还会不定期请国家级非遗(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乔贵清走进直播间,展示恒顺醋的制作技艺,同时也为网友答疑解惑。”范莉说,走上“云端”让中国醋文化博物馆的自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21年,博物馆营收同比增加61%,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相较于短期内的恢复,范莉更看重线上平台可能带来的持久影响。在她看来,如今做大做强线上平台,更是为未来蓄能。“疫情总会散去,我们通过短视频、直播累积了不少粉丝,现在‘中国醋文化博物馆’直播间平均每场能吸引1000多人次,‘恒顺味道’直播间更多一些。而且我们的直播不是纯娱乐的,能够关注我们的粉丝都是对醋文化、对非遗有一定兴趣的,这样的粉丝忠实度很高。我们还开设了两个粉丝群,一个针对文化、一个针对产品,通过粉丝口口相传,更有利于恒顺醋的品牌传播。”
姚安敏表示,线上平台对于树立产品的品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说,不同于普通快消品,二胡等价格较高的手工艺非遗产品成交都比较慢,消费者可能需要看数场直播,再线上咨询老师,才能做出决定。在产品制作时,他们也更加注重品质的把关。“每一把二胡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我们要对产品负责,不能砸了好不容易树立的招牌。”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若不能把握市场,及时进行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产品就难有销路,生存与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因此现在好的企业常常是“好酒也要会吆喝和勤吆喝”,对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来说同样如此。给非遗插上“电商翅膀”后,非遗之美能被更多人看见和了解,企业和传承人也能直接面对更大的市场,实现了非遗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该负责人也坦言,在当前情况下,非遗企业更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进一步锻造品牌,提升自己的保护水平和创新能力,保持传承过程中的恒定性和活态性,创作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东西,推动更多非遗好物走向市场、走进百姓生活,推进镇江非遗产品向品牌化、大众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