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一条“62岁阿姨学钢琴1年弹哭老师”的视频登上热搜,人们在感叹阿姨琴声美妙的同时,“老年人学习乐器”以及“老年人如何学习乐器”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记者了解到,随着“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的有序进行,众多网站及APP积极响应,中老年人群“触网”变得越发顺利。与此同时,中老年人群体对书法、乐器、绘画等“精神文化”领域释放的需求潜力正被许多企业所关注,老年线上教育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的老年人,真的有些“不一样”,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他们而言,对退休生活更有追求,也更崇尚自我满足和愉悦。
日前,63岁的消费者黄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她在线上同时学习了葫芦丝和电子琴两门乐器,疫情期间跟着线上老师学习、观看回放练习以及班级群发送视频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成了她的日常。“连音、跳音、双音、三和弦……弹奏技巧不断丰富,让我体会到了年轻人在游戏中‘升级打怪’的欣喜。”除了心态上发生变化,62岁的李先生也感叹,“在练习过一段时间葫芦丝后,不仅感觉肺活量增大了,而且手指也更灵活。”
此前,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学音乐、练乐器也是一种修养身心的好方法,他建议广大中老年人都参与进来,在音乐中感受生活之美。“零基础的可以尝试简单易上手的扬琴、古琴、古筝,有一些基础的可以试试钢琴、二胡,锻炼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枫锦小课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青少年,老年人学得慢、忘得快,针对这种情况,“线上授课+课程回放”的方式会更适合老年人学习,此外,大部分中老年人更乐于展示自我,线上教育模式提供给大家展示的平台,学员可以在课后将练习的唱谱、演奏的视频发在“班级群”里,不仅能通过同学间的互助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还能满足学员分享和展示的需求。
从广场跳舞到公园组乐队,再到线上练习“吹拉弹唱”,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渗透普及,结构性地改变了当代中老年人的文娱消费习惯和表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线上学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明显。
而社会各界“适老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更方便“触网”。他们几乎无师自通,接受并学会了使用各个微信小程序,学会了从微信群和朋友圈点开教学直播,学会了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
基于此,本就在书法、乐器、绘画等“精神文化”领域有着巨大需求的他们被专注线上教育的企业所关注,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2021年3月,聚焦银发文娱赛道,为老年人玩音乐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业务的锣钹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2022年1月,中老年在线兴趣社区红松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其主要面向退休人群,通过直播、实时互动、加社群等方式,提供声乐、乐器、书法、绘画、舞蹈、旅游等数百个兴趣专业课程。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其中重点提到要积极推进中老年教育培训体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实现中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事实上,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按2010年价格计算,预计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万亿元至15.5万亿元,与全国GDP的比率将提高至8.3%至10.8%。
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扩大,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也不断上升,基于种种原因,这些老年人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更强烈,这也进一步提升了老年教育的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国内面向老年群体的教育机构就有7.6万余所,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
“红松”负责人表示,“如今的中老年人很不一样,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且他们有很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但很少有产品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现有的产品一般是工具式,并没有关注老年人的身份和社会关系,没有触达用户的深层需求。”
如何满足中老年群体未来的教育诉求,则需要从他们所处的数字时代出发,注重他们多元的兴趣爱好与社交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满足他们的自我展示、社交与娱乐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互动中建立新的社交关系脉络,发挥社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