镲的起源与传播

900次浏览 · 由 晚荣 于 2022-03-02 整理

原始人学会拍巴掌,是产生节奏的基本方法。进而发现可用成对石块、棍棒或板条等互碰拍节,随后发展出包括在内的种种碰奏乐器,这是用器物取代拍巴掌的延伸。开罗博物馆和英国博物馆均收藏有多副公元前约两千年古埃及的手掌形和手臂形成对拍板,以此取代用手拍掌。印度称镲为“塔拉”tāla,与巴掌是同义词。许多乐器的创始,是源自生活或劳动器物,镲也可能是由漏斗或碗钵一类器皿发始的。

西亚地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和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也是最早出现镲的地方。据考,镲最早即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大部分国土所在地)的巴比伦、亚述和希伯莱(即后来迁至巴勒斯坦的今以色列)古国。在发源地的不少古迹上,尚留有镲的记载和图像。约公元前1100年,西亚的经书手写本中有多处记载,说那时在公元前的1千年间,不少画像和雕塑上显示已将镲用于音乐。如在公元前约700年—600年的巴比伦墙饰上,显示有一名妇女持镲为一名男鼓手伴奏的形象。一尊约公元前300年—前100年间的巴比伦雕像,显示一名持镲者,为一名古竖琴演奏者伴奏。所显示的镲呈漏斗状,漏斗下的细柱为持奏时的握柄。据考证,这样的镲和其他原始镲,当时用于寺庙礼。漏斗形镲的碰奏是上下运动,两镲的口须略错开互碰,以免影响共鸣而声音发闷。一幅约于公元前680年亚述古国的雕塑上,表明当时镲是上下握持、垂直碰击的。类似这样上下碰镲的持奏法,也出现在古希腊的雕像和罗马的文献记载上。古代的镲一般较小,据从尼姆鲁德Nimrud(今叙利亚境内古遗迹)出土的亚述多副镲来看,直径尺寸约6.35厘米(2.5英寸)上下;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的镲也大致如此。较大的,出土有一副约公元前850年的镲,是在一具木乃伊身上发现的,系锤锻制成的青铜镲,直径为6.75英寸(约17.14厘米,收藏于英国博物馆)。还有一种装在一根叉棒上的成对小镲,叫克罗塔尔crotals,出现也很早。

镲的起源与传播

镲的流传途径。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镲就流行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土耳其)中部一带,约于公元前8世纪后传往北非埃及等地,不久即由埃及传往古希腊和古罗马。公元伊始前后,镲由波斯或土耳其传入印度。此后,由印度渐传播到受其文化影响的缅、泰和东南亚诸国。镲约于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由印度传入中国。于中唐时期,镲随同其他不少乐器传往朝鲜和日本。迄今镲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普遍受重视。中世纪(约395—1500)中期,镲由土耳其、希腊、罗马流传至欧洲各地。至今,世界上镲的分布是:在亚、欧和北非许多地区较流行,美洲和大洋洲本土未见有镲(后来有亚欧人带去)。镲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黑非洲)较罕见,仅知加纳的阿散蒂王宫有一种铁镲;尼日利亚有一种单面镲上有两片镲相连的小镲,两镲相连处有拴在手上的握带,双手各持一对镲相碰,即使四面镲同时碰响,这种特殊的镲来自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

涉及乐器

小镲(拼音:Xiǎo chǎ)流行于西藏、江西、四川、甘肃、云南、 贵州、湖南等省区是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

猜你喜欢

由 花昼 于 2022-03-08 整理
镲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镲:古称“铜镲”、“铜盘”,民间叫做“钹”。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
阅读全文 >>
由 长恭 于 2022-02-25 整理
镲和钹并不是同一种乐器,它们的由来、形制、演奏运用都有很大的区别。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