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束花 ”中日两国首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200次浏览 · 由 长恭 于 2022-03-11 整理

二胡两根弦,一头连中国,一头连日本。”近日,日本名古屋市立爱知小学与中国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了缔结国际友好学校签约仪式,这是中日两国第一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束花 ”中日两国首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日本名古屋市立爱知小学与中国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方式举办缔结国际友好学校签约仪式。右侧前排第一位为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两所异国小学能缔结友好学校,离不开背后一直用二胡推动两校交流的旅日华人艺术家张滨。多年来,张滨持续在名古屋等地推广二胡文化。疫情期间,许多日本小学无法再使用短笛上课,于是爱知小学邀请张滨给孩子们上二胡课程。孩子们对二胡的喜爱,让爱知小学成为日本第一所正式将二胡纳入音乐课堂的学校。2021年11月,在张滨的沟通下,爱知小学又与中国南京民族乐器特色校——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形式开展了线上音乐交流会,打开了两国小朋友的视野,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

“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束花 ”中日两国首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爱知小学学生与南昌路小学学生互赠贺卡。左为日方作品,右为中方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带着兴趣与喜悦,此后的2022年元旦以及2022年春节,两国小朋友又纷纷手绘贺卡相互赠送,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如今,爱知小学的音乐课上,孩子们不仅学二胡,也主动去了解中国的文化;而南昌路小学的同学们也盼望着能早日到对方的学校走走看看。可以说二胡打开了两国小朋友相互了解他国文化的窗口,双方友好交流越来越深,友好学校缔结事宜也水到渠成。

“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束花 ”中日两国首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签约仪式结束后,爱知小学校长柴山由美子(前排左)和旅日华人艺术家张滨(前排右)一起合影留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签约仪式上,爱知小学校长柴山由美子表示,“希望通过友好学校的缔结,让孩子们可以学习彼此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表示,“爱知小学的‘共生共学’理念与南昌路小学的‘乐享学习、乐享生活、乐享童年、乐享成长’理念有相通之处。希望两所学校能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国文化、传递友谊、传播人类文明。”张滨说,希望未来能继续通过二胡探索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渠道,用二胡搭建更宽更广的中日友好的桥梁。

种下一粒种,收获一束花。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必将影响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未来。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