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54年免费教学徒近700人的月琴王子

142次浏览 · 由 陌上花 于 2022-03-25 整理

乌蒙大地有个响当当的名号

——“月琴王子”

很多人都听过、看过“月琴王子”弹琴

但多数人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更不知道他54年的弹琴生涯和传奇故事

弹琴54年免费教学徒近700人的月琴王子

毕生操琴传承文化

人们熟知的“月琴王子”就是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月琴传承人彭银发。他出生在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乡的一个彝族聚居村寨。其父辈也是从事月琴表演的民间艺人,因觉得这个职业辛苦,难以成就大器,不愿子承父业,也就不愿意为他教授弹奏技艺。可是,经历了月琴胎教,呱呱坠地就开始耳濡目染,彭银发的血液和骨子里种下了月琴的基因。在他五六岁时,就成天抱起月琴玩,不知不觉就能弹出点调子了。

彭银发生长的彝寨几乎家家都有月琴,户户能弹奏,月琴传承较为普遍。读书他无意,月琴他上心。到他12岁时,就能熟练掌握月琴的弹奏技艺,开始独立弹唱表演,为无数人家带来幸福与欢乐。此后,月琴便成为他一生的至爱,终生职业,至今已达54年。

弹琴54年免费教学徒近700人的月琴王子

不断开拓创新技法

我国多个民族都弹奏月琴这种乐器,其中彝族月琴鹤立鸡群,独具特色,别具风格,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彝族月琴制作要领在于传统手工,珙桐材质,两弦为主。月琴弹奏主要讲究铿有力、抑扬顿挫、欢快舒畅。各地彝区弹奏的主要曲调基本上是由当地彝族同胞原创。

彭银发一生操持过两把月琴,他的月琴造型原始,只有两根琴弦,但他特别钟爱。第二把月琴已经陪伴了他30多年,登上过很多大型表演的舞台,是他自己用本地优质珙桐制作而成。有人看到他的月琴太原始、陈旧,就花高价买了把造型完美、多琴弦的月琴给他。他却总觉得不如他那把顺手,很少用。他经常弹奏的曲子是由同村人原创,历史悠久,曲名为《嘎洒咪科》。曲子分为十二节,讲述的是一对男女青年偶然相遇,一见倾心,发展到相亲相爱,期间经历波折,令人心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连理的幸福、欢乐故事,生动表达了男女相爱之情,烘托出喜悦场景。

在月琴的弹奏技法上,彭银发大胆创新,从坐式的“怀中抱月”传统技法,练就到把月琴置于头上弹奏的“顶上福音”,以及把月琴置于后背弹奏的“反弹琵琶”,还把弹奏与舞蹈相融合,使传统月琴单一的可听性拓展到可观性,大大提升了表演的艺术价值。

彭银发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月琴演奏风格,创造了3个绝无仅有,即月琴造型绝无仅有、弹奏曲调绝无仅有、演奏方式绝无仅有。因此,其所弹曲调被国内外多位专家誉为天籁之音,被民间誉为“月琴王子”,受到表彰奖励无数,各种证书加起来足足有25斤重。

弹奏红歌传递正能量

《嘎洒咪科》是彭银发的主打曲子,他同时把当地彝族敬酒歌、汉族民歌、山歌、情歌纳入弹奏表演内容,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增加表演的多样性、趣味性、吸引力、感召力。

彭银发能成为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除了他自己艰辛努力、勤学苦练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的重视、鼓励、关心、帮助。因此,他一直心怀感恩,爱党爱国,总爱说:“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党和政府成就了我,造就了我。”

弹琴54年免费教学徒近700人的月琴王子

“乌蒙山上,发展中的家乡。人民积极向上,告别了几十年,如今才有了航向。知识改变了家乡,科学是栋梁。有了党的好政策,人民生活变了样。还有勤劳的人民,家乡大变样。”

这是彭银发近期作词、作曲的感恩歌曲——《彝家的故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用这首歌作为献给祖国的特殊礼物。彭银发就是这样常常把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朴实真挚的感情,融入在表演之中。他长期练习红歌弹唱,每次表演都少不了红歌,不仅自己写歌词,自己创曲子,还自弹自唱。他还常常在表演现场带领观众一起弹唱,掀起表演高潮,既感动了观众,又感动了自己,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氛围,传递了正能量。

广开门路遍植桃李

弹琴54年免费教学徒近700人的月琴王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有更多的传承人,彭银发给自己明确了社会责任,就是创造多种渠道培养好月琴传承人。他被聘用为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乡中心校兼职教师,主要是教授月琴弹奏课程;还被邀请到永善县民族小学教授月琴技艺。他还通过对月琴的表演传播,带动了乌蒙山众多爱好者弹奏月琴,截至2019年,66岁的彭银发先后免费教有学徒近700人,其中不乏有造诣之人。

正在读高三年级的孙子彭爱是他家的月琴传承人。假期间,彭银发不仅教授彭爱弹奏月琴的技巧,还让彭爱透过月琴弹奏,感悟文化世界、艺术真谛,传承民族情感,培养爱心,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018年10月,彭银发受聘在昭阳城郊的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广场,每天为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弹唱月琴,通过旅客的辐射带动,他要把天籁之音传遍世界。

涉及乐器

月琴(拼音:yuè qín),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曾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现在还流传于中国和越南。早期月琴长颈,一般有十二品左右。清代出现八品左右的短颈月琴,便于演奏高音区,常用于戏曲曲艺的伴奏。1950年代发展改良阮之后,月琴在中国大陆通常指短颈月琴。

猜你喜欢

由 年糕 于 2024-12-13 整理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冬日的到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也对乐器,尤其是木质乐器如月琴的保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您的月琴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保持最佳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冬季保养注意点。
阅读全文 >>
由 棠舟 于 2022-06-23 整理
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常见的有琴、筝、箫、笛、笙、二胡、琵琶、唢呐、鼓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阅读全文 >>
由 迦夜 于 2022-06-20 整理
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近日,峨边彝族自治县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阅读全文 >>
由 弥光 于 2022-06-15 整理
月琴和柳琴有哪些不同?区别大吗?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6-14 整理
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在台湾,面板常用台湾泡桐(台语称梧桐,玄参科)制,演奏特定曲调(比如台湾恒春民谣曲牌《四季春》)时用纯5度定弦。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