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鼓儿词,乡音解乡愁

123次浏览 · 由 迦夜 于 2022-11-02 整理

沁水鼓儿词以说唱艺术为主,流行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一带。图为沁水鼓儿词艺人张邦炉在家中即兴表演。

沁水鼓儿词,乡音解乡愁

年纪大一点的沁水人,都能即兴哼唱一段鼓儿词。

沁水鼓儿词以说唱艺术为主,流行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一带,极具地域特色。沁水县文联主席崔奇介绍,作为一种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当地鼓儿词约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清代,盛行于民国初年到20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啪”,惊堂木一拍,表演开始,即“开书”。据介绍,沁水鼓儿词最早由一人自打自唱,伴奏只用小鼓和挎板,清末至民国年间,增加弦乐、打击乐等伴奏乐器,后表演人员增多,“京胡”“二胡”“板胡”“低胡”“唢呐”等民族乐器加入其中。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创作的鼓儿词作品《谷子好》,是74岁沁水鼓儿词艺人张邦炉的拿手曲目之一。“谷子好,谷子好,吃得香,费得少……”轻快、明朗的音调,结合当地方言,别具韵味。

年过八旬的沁水鼓儿词艺人张秀花,受艺于本家叔叔的“口述”,多年来,她在村村落落的表演中,创新唱腔及打板方式,其表演的《包公传》《烈女传》《回文屏》等曲目,备受当地民众喜爱。

沁水鼓儿词,乡音解乡愁

沁水鼓儿词最早由一人自打自唱,伴奏只用小鼓和挎板,后增加弦乐、打击乐等伴奏乐器。

一曲曲鼓儿词,融入到沁水的山山水水。历经400余年发展,鼓儿词在沁水不同时期,留下深刻烙印,成为研究当地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的载体。表演场上说唱逗乐,围观民众喜笑颜开,充满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曲目,演绎着一个个感人故事。

《包公传》《烈女传》《十八女行孝》等传统曲目,《王大娘养鸡》《周小卷巧治胡不安》《安家》等新编曲目,鼓儿词表达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传承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鞭挞着“假、丑、恶”。

方言说唱、地方特色、贴近生活,沁水鼓儿词有着民间艺术独特的包容,于说唱间抖落农民的智慧与淳朴。然而,正因其道白和说唱使用方言,传播面受限,加之现代艺术冲击,与多数曲艺曲种遭遇相同,沁水鼓儿词面临着市场萎缩、无人传承等困境。

在崔奇看来,沁水鼓儿词的传承、发展,需要不断赋予其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合理内涵,发掘其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提升创作表演的品质与能力,为民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

曲艺具有十分典型的活态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化延传,不同于文物式的原样维护。崔奇介绍,当地成立鼓儿词传习所,从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民间文化中,挖掘、整理、保护、传承这一说唱艺术。

“乡音最能解乡愁。”作为当地方言的骄傲,老艺人们希望,传承400余年的沁水鼓儿词这株“古树”,能年复一年开出新花、结出新果。

猜你喜欢

由 雾凇 于 2024-10-30 整理
10月26日晚,奏响吉林振兴发展最强音——中央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在长春隆重举行。
阅读全文 >>
由 氯化钠 于 2024-10-30 整理
平时我们去博物馆看文物,那大家是否尝试过用听觉来感受文物的魅力呢?10月29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在上海举办了“博物馆系列:来自文物的声音”的音乐会。
阅读全文 >>
由 年糕 于 2024-10-09 整理
在深圳交响乐团的演绎下,音乐作品《灯塔》近日隆重上演,以此作为献给祖国诞辰的贺礼。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乐团精湛的演奏技艺,更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阅读全文 >>
由 日记里的汤姆 于 2024-09-10 整理
9月7日晚,一场主题为“梦圆中秋 月满筠阳”的文艺汇演在凤凰湖广场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阅读全文 >>
由 陆晨 于 2024-08-19 整理
青岛,这座享有“琴岛”美誉的城市,在盛夏的夜空下再次见证了音乐的辉煌。8月13日晚,“和谐之声·琴岛梦响”2024琴岛国际音乐节总冠军赛及闭幕式音乐会在青岛大剧院音乐厅上演。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