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民俗礼仪。
唢呐,丘北壮语称“bouying”,其形制与汉族唢呐一脉相承,明清时期陆续传入丘北境内,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丘北壮族在传承汉族唢呐传统曲调的同时,又融入当地壮族的传统民间音乐,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壮族唢呐曲调。
丘北壮族唢呐可谓是大喜大悲的民间乐器,吹奏时使用循环换气法,一气呵成,曲调分为婚俗类和丧葬类。婚俗类曲调充满喜庆气氛,如《过街调》、《开门调》、《拜堂调》、《摆碗上菜调》、《献祖宗调》、《敬酒调》、《感谢调》等;丧葬类曲调如泣如诉,如《进门调》、《红伴白调》、《葬礼调》、《出殡调》、《绕棺调》、《半路系绳调》、《分别调》等,不论是婚俗类曲调还是丧葬类曲调,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诚挚的情感表达功能。
丘北壮族唢呐艺人有100余人,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演奏艺人。壮族唢呐多次在壮族“三月三祭竜节”、壮族“尝新节”、彝族“花脸节”、“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民俗活动和展演展示活动中频频亮相。上百支唢呐齐鸣,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深受各族群众和游客喜爱,壮族唢呐也当之无愧的成为壮族非遗文化中的靓丽名片。俗话说:“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丘北壮族唢呐传承人之多,曲调之多,规模之大,参与活动之多,实属罕见。丘北壮族唢呐古朴神秘,震撼而有魔性,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丘北县文旅局加大了壮族唢呐的传承保护力度,极为重视壮族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壮族唢呐演奏逐渐由民间礼俗音乐转向了对外文化交流的礼仪音乐。丘北壮族唢呐扎根多彩壮乡,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着这片多情山水令人神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