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145次浏览 · 由 沈梦溪 于 2022-04-25 整理

关于“古琴”,“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张立和唐倩,有很多话想说。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传承

集四派之长 创“梅派”之特

张立和唐倩的琴室,位于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恒康茶叶市场一个普通小区内。门口放着一套木座椅,屋内挂着几把古琴,还有满柜的茶具。琴室看着与小区“格格不入”,但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现在知道古琴的人不少,但要说了解,还是不多。”说起“古琴”和“梅派古琴”,张立总是滔滔不绝……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清康熙年间,在江南地区兴起了一种新的琴派——广陵琴派。凭借其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演奏特点,广陵琴派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传承有序,名家辈出的大琴派。

今日江北的“梅派古琴”,便始创于广陵琴派的第十一代传人,当代古琴大家梅曰强先生。梅曰强先生一生致力于古琴的传承与发展,而他个人在习得广陵琴派真传的同时,也学习了浙派、金陵派和川派的古琴技艺。

“我们梅派古琴的演奏特点,便是在广陵琴派的基础上,兼收了浙派的豪放清雅、川派的激荡狂放、金陵派的文雅高逸。”张立介绍到,“但我们的师爷爷,也一直强调‘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

发扬

承恩师真传 了先生心愿

张立出生在江南名城——九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他曾自学古琴多年。而自幼喜爱传统文化的唐倩,大学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古琴,并由此开始学习古琴。

两人相识于一次活动,此后,有着相同兴趣的两人时常一起切磋古琴。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张立,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张立供图)

2018年,张立和唐倩一同正式广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二代传人梅士军为师,学习梅派古琴传统技艺。随后,两人开始着手对“梅派古琴演奏艺术”进行非遗申报。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唐倩 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三代传人(唐倩供图)

“其实申请非遗是我们老师梅士军先生的心愿,更是我们师爷爷梅曰强先生的遗愿。”谈到为什么要将“梅派古琴演奏艺术”进行非遗申报,张立这样说到,“我们的师爷爷对中国古琴的推广和申遗都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申遗,但很遗憾,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非遗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第二代传人梅士军先生教授张立古琴技巧(张立供图)

父亲没能看到古琴成功申遗,也成了梅士军心中的遗憾,而这一切也被张立和唐倩看在心里。两人认为,既然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就应该完成老师的心愿,应该将梅派古琴传承下来,发扬出去。

最终,在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和支持下,“梅派古琴演奏艺术”于2021年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尽个人之力 传“古琴”之韵

要人喜欢古琴,愿意学习古琴,首先得要人知道古琴。

于是,两人创办琴室。2016年,张立和唐倩共同创办了“古琴馆”。正式学习“梅派古琴演奏艺术”后,“古琴馆”更名为“重庆移云斋古琴馆”,两人也开始自己教授学员。目前,琴室已教授学员六、七十人,授课两千余节。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唐倩在琴室练习古琴

说起“古琴难学”的问题,唐倩也表示真的不难,“对所有的学员,我们是口口相授,一对一教学。学员一般三节课就可以学会一首,十节课就能达到一级。”唐倩鼓励大家如果感兴趣就一定要去尝试。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古琴减字谱

古琴原是不作为表演乐器。在先秦时期,它甚至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许多琴者开始将古琴带到了演出中,其中便有张立和唐倩。

两人时常奔赴国内外各地进行古琴演出或文化交流,甚至不计报酬,出席古琴公益推广活动。

七弦拨天籁 重庆江北这个“非遗”大有来头

张立在琴室练习古琴

如今,两人计划尝试网络直播。在众多古琴传承人和广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张立和唐倩也明显感觉到,古琴逐渐没有那么小众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古琴,也有越来越多的古琴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唐倩开心地说到。两人表示,古琴的推广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也正计划着尝试更多好的形式,将古琴介绍给更多的人。

一抹一挑之间,进复退复一刹,恐怕已成高山流水、水光云影之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古琴的魅力,值得让更多人知晓。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5-01-08 整理
随着寒冷的冬季降临,气温骤降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对古琴这类精致的传统乐器提出了特别的保养要求。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其音色之美、韵味之悠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为了确保在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让这流传千年的雅韵继续在寒冬中回荡,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保养技巧。
阅读全文 >>
由 愛 于 2024-11-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春晓吟》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数古琴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F.JCLOVE 于 2024-11-11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获麟》作为古琴曲目中的珍品之一,其背后的故事和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
阅读全文 >>
由 亦寒 于 2024-09-08 整理
《长清》是中国传统古琴曲目之一,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闻名于世。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阅读全文 >>
由 凉凉月色 于 2024-09-07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碣石调·幽兰》是一首具有重要地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不仅因其悠远的历史背景而引人注目,还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