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111次浏览 · 由 默妍 于 2022-04-25 整理

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循声望去,清越的芦在操场上吹响,欢快的曲调高低起伏,让人心潮澎湃。在融水县民族小学里,这样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画面时常上演。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融水县民族小学少数民族师生占比达8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学校。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渐渐失去年轻一代的传承。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该校结合师生情况及地域特点,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契机,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我喜欢刺绣,因为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说到刺绣,县民族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黄可馨眼里满是喜欢。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老师在教学生们刺绣。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该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成立民族刺绣班、苗娃芦笙队、苗娃合唱团,并聘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到学校指导与传授技艺,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

“人糯计登款咧~耶罗罗罗耶罗耶。”眼前这位熟练地教学生们唱歌的老师是侗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蓝云峰,他正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侗歌。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曲调尽情歌唱,整个教室充满了悠扬动人的歌声。

民族小学五年级五班学生蒙恩源非常喜欢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社团活动。“虽然我是壮族的,但是我也想把苗族和侗族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我作为侗族文化的传承人,也希望在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蓝云峰笑着说,每天和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相处,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他们的爸爸。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侗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蓝云峰在教学生们唱侗歌。

据了解,该校有苗族、侗族、壮族、汉族等各民族学生,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非遗文化放光彩 团结之花遍地开

民族小学围绕五育融合打造的苗娃合唱团、苗娃芦笙队、民族刺绣班,只是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的一个缩影。此外还有体艺促发展工程、书香校园工程、习惯养成工程、主题活动课程化工程等。通过开展多元化课程,让课堂文化有活力、班队活动有魅力、社团活动有特色,持续推动校园素质教育质量提升。

近年来,在民族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卫生先进学校、柳州市文明校园、柳州市优秀家庭教育基地学校、柳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学校民族艺术社团多次在区、市、县级别的比赛中获奖。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把握教育发展新机遇,在民族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树立民族特色品牌,把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谏虹说。

涉及乐器

芦笙(拼音:lú shēng),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

猜你喜欢

由 夏浩东 于 2022-09-05 整理
他创编芦笙合奏曲目,大胆地创新和尝试芦笙乐团演奏方式,让芦笙这一“乡野”乐器走进大雅之堂。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6-01 整理
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月27日,通道侗族非遗文化宣传小组携侗家特有的乐器——芦笙,走进了武陵中学,联合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宣传表演活动。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5-31 整理
“社区真的为我们苗族文化传承办了件好事,为我们苗族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5-27 整理
“事事皆入笙歌,处处均有笙乐”,芦笙是苗族传统而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伴随着苗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5-24 整理
从江县往洞镇往洞村校联合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及本地特色,组织“五老”到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暨“九洞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