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228次浏览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7-01 整理

以曹东扶、郭鹰为代表的河南筝、潮州筝,分别于20世纪中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初创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民间艺人的身份转型实则意味着古筝随之走向学院语境下的专业体系化教学与传承,此后,各地专业音乐院校纷纷成立,古筝也被列为民乐系常规专业设置之一。本期为大家讲述的山东筝派代表名家高自成(1918-2010),就是中国西北地区古筝专业教学的开拓者之一,其演奏的山东筝曲《汉宫秋月》,直接脱胎于弦索合奏“碰八板”中的筝乐声部。

 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山东筝派名家高自成

20世纪初叶,山东筝依附于一种分角坐唱的曲牌体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弹唱活动:“一般由弹唱山东琴书开始,这时候几乎全村人都来听”(参见高自成“回忆我的古筝艺术生涯”,载于《秦筝》1983.6第二、三期);此外,在歇唱或乐手间切磋时,常常合奏纯器乐大板套曲,即“碰八板”(又称“对流水”、“对八板”)的弦索合奏乐形式,但往往“到合奏纯器乐的大板套曲时,往往就只剩下一些音乐爱好者在场了,但此时正是艺人们相互切磋、学习技艺的好机会”(参见高自成《回忆我的古筝艺术生涯》)。高自成的祖父、叔父皆为郓城有名的弹筝高手,作为一种谋生本领,高自成自幼便随祖父、叔父学习弹筝、打扬琴、唱琴书,此后曾名艺人王殿玉为师,随其组织的“东鲁雅乐社”赴各地参加演出活动,以擅弹筝而著名。

弦索合奏“碰八板”的常用乐器为筝、琵琶、扬琴和胡琴等,筝在“碰八板”的合奏中始终处于突出地位,故当地有“无筝不成乐”之说。“碰八板”指的是由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同时演奏由同一母体——器乐曲牌【八板】演化而来的不同乐曲,使之一方面在旋律框架、乐句落音、乐曲篇幅及宫调等关键节点上保持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在【八板】各分句中,形成声部间远近不同的渐变式离合,编织出支声性复调因素相叠合的织体,呈现出各声部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独特听觉审美。不同乐器在高、中、低不同音区,音质的点状颗粒性与线性延伸性,彼此音响的厚薄差异,相同乐音音势高低的清晰碰撞,一会在旋律的控制下齐头并进,一会在织体的变换中蔓延扩散,分分合合的趣味以及指尖对话的玩味,通过声音的层次与多样折射出“碰八板”的活力。从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到逐渐稳定的“碰八板”合奏乐器,相较依附于剧情、唱腔发展的琴书伴奏而言,脱离开唱词进入纯器乐领域的弦索合奏,往往是民间乐手进一步发挥乐器之所长的重要用武之地,器乐音响的相互搭配、旋律音调的交织镶嵌、节拍节奏的尺寸拿捏等等,常常在三、五组合的乐器对话与彼此聆听中,发现,挖掘出更深一层的乐器合奏甚至是独奏性能。

 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西安音乐学院筝家周延甲、高自成、曲云(从左至右)合影

1957年,被誉为“大西北筝师第一人”的高自成远赴西北并就此扎根,成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学院前身)的第一位专职古筝教师,自此“大西北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开始有了古筝专业”(参见周延甲“大西北筝师第一人——缅怀高自成教授逝世周年”,载于《交响》,2011年第四期)。“1960年为迎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民乐系成立了‘筝科小组’,积极编写教材,所谓‘筝科小组’也就是高老师和周延甲两人。白天上课,晚上记谱,常常熬到深夜,高老师一遍一遍演奏,周延甲反复琢磨记谱,力求正确、真实。每首曲子,都要高老师点头批准。共记了小板12 首、琴书曲调部分20首、大板11首,最后油印成册《山东古筝曲集》”(参见周延甲“大西北筝师第一人——缅怀高自成教授逝世周年”)。198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筝曲集》在原有曲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并新增鲁豫大板套和创编筝曲两部分。

 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高自成 传谱    《山东筝曲选集》(1960年油印本)

 山东筝·高自成与《汉宫秋月》

高自成 编《山东筝曲集》(198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宫秋月》是山东筝派的传统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古代宫女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愁绪,原为山东“碰八板”套曲连缀起始部分的一首慢板乐曲,故又标作“大板第一”。乐曲在六十八板(“八板”)结构体式与“工工四上尺”的旋律框架下,运用山东筝右手特有的劈托、挑抹等演奏手法,在食指挑抹后,紧接着大指劈托,以衬托眼位十六分音符后半拍“嘀嗒”作响的清脆利落,可以说,对板眼、尺寸的把握,体现在乐曲筝曲每一个音头、句尾的时值强化上。从容不迫的花指,加速渐强的双音,悠然自得的颤音,让人听到牙痒的按滑音以及与山东地域方言相匹配的回滑音,润乐于音与音的顿逗连接处,出其不意地展现出山东筝韵的意味悠长。

涉及艺术家

高自成(1918——2010),山东郓城地东五里高庄人,是我国山东筝派著名演奏家、教育家。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古筝(拼音:Gǔ Zhēng)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湛鹰 于 2025-02-21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颗格外耀眼的明星,那就是古筝名曲《旱天雷》。这首曲子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听众的心,更成为了古筝演奏家们展示技艺的重要作品之一。
阅读全文 >>
由 拙 于 2025-01-05 整理
作为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传统乐器,古筝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不恰当的维护可能导致弦松、木裂等损坏。
阅读全文 >>
由 CT. 于 2024-12-20 整理
对于古筝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回南天的到来意味着要特别注意对乐器的保护。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4-11-23 整理
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乐器,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雅士,用它那灵动的琴弦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众多古筝名曲之中,《秋芙蓉》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4-11-20 整理
古筝曲《闹元宵》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琴弦的拨动间徐徐展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