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喜事时,曲子听起来要热闹、喜庆,从头到尾透着一个‘乐’字;办白事时,要很悲伤,如诉如泣,节奏沉重而缓慢,什么场合吹什么样的曲子。”近日,在环县环州故城的“景福门”古楼前,正在吹奏唢呐的黄风博和苟麦芹格外引人注目。
黄风博是标准的60后,饱经风霜的他,脸上布满了岁月的印痕,身体略微佝偻,走路有点慢。黄风博在八珠乡的十里八村已经吹奏了近30年。
小时候,每次跟着家人去参加红白喜事,黄风博都会被唢呐声吸引。14岁那年,辍学在家的黄风博,经家人介绍跟着顾事师傅郑世贤学起了唢呐。“因为家里穷,在没有其他生计的情况下,就学了这门手艺。”黄风博回忆,有一年大雪纷飞,他跟着师傅连着顾了三个事,因为步行50公里,脚下不停、嘴上不断,他的手脚冻伤了、腮帮子红肿了。“受这个罪干啥,一天才挣2元钱。”倔强的黄风博就此撇下了吹唢呐的营生。
1996年,黄风博结婚了。前来给他顾事的唢呐师傅坐车而来,每天净收入10元,这让黄风博又心动了。加之小舅子也想学唢呐,二人一合计,黄风博便从角落里找出躺了多年的唢呐。
2015年,环县举办农村传统艺人才艺比赛,黄风博报名参加。也是在这次比赛中,黄风博看出了自己与同行之间的差距,他开始钻研如何提升技艺水平。于是,他请教同行和手机上自学,一段时间后,他的唢呐功底相比之前得到了很大提升,周边请他顾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妻子苟麦芹从小就喜欢唢呐,传统观念里的“女人不能碰唢呐”让她望而却步。直到和黄风博生活在一起以后,苟麦芹通过网络发现有很多女唢呐艺人,她才从2016年开始跟着丈夫学习唢呐。
可能是长期的耳濡目染,苟麦芹学的比一般人快一些,半年后,她就跟着丈夫,双双对对给周边人顾事。“还记得我顾的第一个事是红事,很多人都很好奇,围着我看。”苟麦芹说,当时心里确实很紧张,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爆炸式宣传。
自此之后,方圆百里的红白喜事都有这对夫妻档的身影,他们还承接其他县(区)的红白喜事。“现在顾一场事一天200元,我们两口子一天就能挣400元,收入挺不错的。”黄风博说,闲暇时,他们还通过网络直播吹唢呐,承接一些业务。
“我今年53岁了,现在就盼着让更多人了解唢呐、喜欢唢呐。只要有人想学,我们就愿意教。”黄风博夫妇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收一到两个徒弟,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得让后代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