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唢呐之唢呐杆

219次浏览 · 由 不知桃夏 于 2022-02-24 整理

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形制较古朴,比普通铜碗唢呐长大。由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部分组成。

彝族唢呐之唢呐杆

以彝族地区常用的唢呐为例,彝族唢呐大师们历来使用的唢呐几乎全部用木头做成,唢呐杆主要取材于漆树,选材时不能选老漆树,一定有选刚长一两岁并且长得很直的嫩漆树,取材的时间要选在冬天,用老百姓的话说,时间要定在树木下水之后(秋后),上水之前(春前),只有这段时间选用的木材不容易裂口和变形。把选中的嫩漆树砍回家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慢慢地干透。然后将其取来去掉树皮,用刀或其它利器将其刮光滑,具体要求是整个棍体要圆,上头稍细,下头稍粗,刮到自己满意为止,最后再按自己需要的型号和规格、尺码截成半成品,此时,可以钻孔了。钻孔先钻通气孔,通气孔要由下往上钻。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钻孔工具,民间历来靠铁匠打制的铁钎来钻孔,这种铁钎头要尖细,往下慢慢地变粗,钎身要圆,把铁钎放在炉火中烧红后,即取出用手捏住后面不红不烫的部分,把钎间对准唢呐杆下头横截面的中心使劲往里烙,这就是地方土语常说的“烙唢呐”。

通气孔要下大上小,整个孔要圆要光滑。通气孔制做完成之后,便开始钻音孔。唢呐杆的音孔正面是7个,背面是1个。正面的音孔一般(以小号唢呐的小唢呐为例) 要距上头边两指左右,距下头的边4 指左右定孔点,然后用同等的孔距挨个地烙钻,钻孔的工具仍然是土制的铁钎,每个音孔都要一般大,如所有音孔大小不一,那么,这根唢呐杆就报废了。背面的音孔位置要钻在正面音孔上边的第1、2个孔的居中位置,孔的大小要和正面的孔一样,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如此,唢呐杆就制做成功了。

唢呐杆在唢呐部件中的作用最重要。特别是唢呐曲谱要通过唢呐杆上音孔的闭合变化来体现。没有这种唢呐杆上的音孔的闭合变化,那么,哨子吹出的声音在通过一系列的声音传输孔之后,尽管声音扩大了,但还是原声原调,没有高低升降,没有抑扬顿挫,更不会有什么曲谱了。因此,没有唢呐杆就没有唢呐的存在。

涉及乐器

彝族唢呐(拼音:yí zú suǒ nà)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猜你喜欢

由 长乐 于 2022-06-16 整理
生活在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是“吹打世家”,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阅读全文 >>
由 小小瞬 于 2022-06-15 整理
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吹打世家”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4-28 整理
其中,来自徐州沛县的唢呐曹家班在直播间里也吹起了唢呐版的《本草纲目》,并喊话刘老师交作业,看他能否跟上这个节奏。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3-04 整理
唢呐,彝语谐音为“迪咧”,唢呐曲调,谐音为“迪咧衔”
阅读全文 >>
由 风月呢喃 于 2022-03-04 整理
而在纷繁的回忆中,总会有唢呐的身影。过去每逢村子里办婚事与丧事,都会响起声声唢呐,一喜一悲,调子就从小、中、大的铜质唢呐中吹出。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