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葫芦娃”们

92次浏览 · 由 未知领地 于 2022-03-07 整理

葫芦象征着福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代名词。葫芦丝因其独特优美的音色、古朴的外表和小巧易携带等深受老年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满腔热血,培育栋梁”这是对利津县老年大学学员陈步荣老师5年如一日义务教授葫芦丝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和一名葫芦丝爱好者,她发挥自己的特长无私教授老年学员学习葫芦丝,同时她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培养了一个个“葫芦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无私奉献。

陈老师的“葫芦娃”们

她是老年学员中的“辅导员”。退居二线后,陈老师走进了老年大学,在这里,她加强个人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已经达到了葫芦丝十级的水平。她多次参加县文化馆的文化下乡活动,获得东营市群文之星称号。同时,她义务帮助老年学员们学习葫芦丝。这些学员都是年过半百的退休老人,音乐功底是“零基础”,连谱子也看不懂。刚开始学吹时,学员基本都出现气喘等不适应症状,教学难度很大。陈老师教导学员们注意控制气息,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换气。针对老年人,她已摸索出了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法。她还无私为学员们免费赠送书籍和学习资料。

陈老师的“葫芦娃”们

她是孩子们中的“葫芦王”。县实验一幼开设了葫芦丝兴趣班,正当园领导为老师发愁时,陈老师知道后二话不说主动联系了园领导到幼儿园任教。葫芦丝声音优美,入门较快,方便携带,有助于开发智力,增加肺活量,非常适合小朋友学习。一时间县实验一幼葫芦丝特色课堂成了全县的“网红”。陈老师免费为孩子们上葫芦丝课,对幼儿园和孩子们都分文不收。陈老师说自己干了一辈子教师,事情要做就认真做,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节课她都认真备课,到了上课的这一天,她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迎接她的“葫芦娃”们,课上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指法和技能,她总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孩子们都是零基础,有时候一个音要教一个孩子十几遍,她总是不厌其烦。每天晚上不论多晚,她都会为40个孩子的视频作业在微信群里一一点评、指导。陈老师的腿早年受过伤,遇到天气变化就疼痛难忍,坐久了更是不行,老伴心疼地说让她歇歇吧,养好身体。但是陈老师说:“我既然接了,就得办好啊,看着这些小葫芦娃们一天天进步,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啊。”陈老师的做法感动了一幼,感动了家长,感动了孩子们。陈老师的葫芦丝课被孩子们说成是“上不够的葫芦丝课”。

陈老师的“葫芦娃”们

“和孩子们在一起特别开心,感觉自己都年轻了!”提起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陈老师开心地说,“只要我身体允许,我愿意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做点事情,而且我要坚持一直做下去。”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氯化钠 于 2024-03-11 整理
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不断交融,葫芦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型多功能葫芦丝。这种新型葫芦丝不仅保留了传统葫芦丝婉转动听的音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情,还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多项实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演奏体验和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 >>
由 风月呢喃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吹管乐器,其音色优美、深情且富有诗意,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赋予了葫芦丝如此醉人的音色呢?
阅读全文 >>
由 阿蘅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吹管乐器的典型代表,其音色悠扬悦耳,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探讨葫芦丝的魅力时,其丰富的调式体系尤为值得关注。葫芦丝的调性多样化,使得它能演绎出各种风格迥异、情感丰富的乐曲。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4-03-09 整理
双音葫芦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吹管乐器,是在传统单音葫芦丝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人工吹孔与共鸣腔相通的附管,使演奏者能够在同一支乐器上同时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和音乐层次。
阅读全文 >>
由 华夫饼 于 2024-03-06 整理
可调音葫芦丝作为传统葫芦丝的创新改良版,为演奏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灵活性。相较于固定音高的传统葫芦丝,可调音葫芦丝的主要作用及使用方法如下。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