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的十大名曲分别是:弹词三六、倒垂帘、海峡音诗、欢乐的火把节、欢乐歌、林冲夜奔、霓裳曲、思乡曲、苏武牧羊、渔舟唱晚。这十首曲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扬琴独奏曲。原为江南民间乐曲《梅花三弄》,与《梅花三弄》同名异曲。《三六》可能是该曲第三段《三叠落梅》中《三落》的上海方言谐音。乐谱最早载于1895年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曾以丝竹乐合奏形式 在江南各地广泛流传。在评弹演唱前常用琵琶、三弦作为开场音乐演奏,故称《弹词三六》。经项祖华改编为扬琴曲。全曲共分十一小段,合头段落在曲中反复穿插出现五次,构成循环体的结构特点。乐曲旋律活泼流畅,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倒垂帘》是广东音乐名家严老烈依据广东音乐《三宝佛》中的第三段改编而成的扬琴独奏曲。采用单一旋律模式,曲调悠扬流畅,富于华彩。从调式上分析:乐曲采用 C 大调,徵调式即 C 徵调式。第一段的起始音和结束音都落在角音上,第二段的起始音和结束音都落在徵音上,具有大调色彩。从和声上分析:主和弦突出,属音强烈,属音开始,属音结束。要把握乐句的起落和呼吸点,有的起句在前面小节的后半拍里,呼吸点也应该在前面小节的结束处。
扬琴协奏曲,乐曲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绚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风土人情,表现了岛上人民的勤劳乐观开拓进取的性格,构成了一篇锦绣壮丽又气质恢弘的民族音诗。
刘希圣作曲。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山寨成了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扬。乐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具有彝族风味的主题极具动感。乐曲的旋律从轻快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拿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的曲调,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话。结尾时强烈的节奏描绘出狂欢的场面,让听者不禁沉醉于节日的喜庆之中。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
《林冲夜奔》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以《新水令》、《雁儿落》等昆曲音乐曲牌库依托,用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来描绘民族气韵,把扬琴这件外来乐器的民族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曲式,库段体结构。 描绘《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乐曲共分为慢板、夜奔、风雪、上山四段,描述《水浒传》中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纷杂心境。
流传于浙江一带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音韵典雅优美,柔婉悠远,饶有古风。扬琴运用了“曲直兼济、纵横交织”的演奏技艺,配以萧、筝、铝板琴、钢片琴、碰钟等乐器伴奏,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主题在重复变化时,每一段首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音乐材料以扩充,主题音调贯穿全曲,给人印象深刻。乐曲音调典雅靡丽,节奏有古代舞曲特征,令人联想月宫嫦娥起舞的意境。
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乐曲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具有感情递次高涨的作用。乐曲的高潮除了音调的变化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明朗的气息。最后乐曲以简短的结尾结束,使人回味无穷,让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陶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整首曲子笛音婉转动听、甜美抒情,音色清新亮丽、曲调优雅纯净,悠然从容之中呈现了一派诗情画意。
上世纪二十年代辽宁盖县民间艺人赵殿学根据当时流行的同名学堂乐歌改编,后经王沂甫整理定谱。乐曲取材于苏武牧羊故事:公园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坚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但他不畏强暴,抗争十九年后胜利回国,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英雄。全曲由主题七变奏组成。速度从散板开始,接慢板、中板、快板、最后又以慢板结束。慢板部分运用赵殿学独创的滑弹、揉弦登技法,加强扬琴乐曲的韵味。快板部分用扬琴快速密集演奏的技法,表现激昂的情绪。
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乐曲描绘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小提琴独奏曲及长笛独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