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在唢呐艺人李晓盼心中,电影《百鸟朝凤》如同他们家族的真实写照。
今年35岁的李晓盼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柳树酄镇李富庄村人,出身于唢呐世家,是家族第八代传人,祖辈自清朝光绪年间便开始演奏和制作唢呐。李晓盼从小耳濡目染,跟父亲李建中学习唢呐演奏和制作技艺。
对于大部分北方人来说,唢呐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主要在红白喜事上出现,尤其在农村,一些红白喜事请唢呐班子的情况司空见惯。“似乎唢呐出现的场合有限,一些人就说吹唢呐没前途,太土了,这些刺耳的声音经常会听到。”李晓盼也曾因为这些质疑的声音放弃过唢呐,玩西洋乐器,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扔不下唢呐,“这个是融在骨子里的东西,割舍不下”。
看到李晓盼冲破世俗的偏见,重新拾起唢呐,李建中原来失望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我们好几代都是演奏唢呐、制作唢呐的,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还得传承下去,让它有更好的发展。”
满载着父亲的希望,李晓盼在学习唢呐演奏技艺的同时,潜心研究唢呐制作工艺,并成立宫乐坊。随着对不同地区唢呐的风格、演奏方式和技巧的深入了解,也对他制作唢呐有了质的帮助。“不同地区的演奏风格不一样,制作出来的唢呐根据各地区的需求和变化也要有所改良。”李晓盼说。
制作唢呐工序并不简单,从一块方木到制作成一支唢呐,需要经过选料、打磨、扩内膛、钻孔、校音等诸多步骤。木制手钻、锉是其常用的制作工具,笙是其调音的重要乐器,而唢呐制作最关键的就是校音,每件乐器都至少有数百次的调试,来让音色更精准,李晓盼父子经常一人吹笙、一人调唢呐音,搭配着干。
如今,李晓盼制作的唢呐做工精良、音色精准,适用于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深受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不仅在山西、陕西、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畅销,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让更多人听到唢呐的声音、了解它的真实和魅力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对于下一步,李晓盼心中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之所以唢呐普及率不高,在我看来就是人们认识了解的少,我想去学校举办公益培训课,向孩子们传播这个传统民族乐器,让民族的东西从小孩子开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