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衰落与兴起

423次浏览 · 由 尘夕 于 2022-06-20 整理

箜篌的衰落与兴起

箜篌的历史

箜篌,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旧唐书·音乐志》载:“箜篌,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篌,声讹为箜篌”。

箜篌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音域宽广,声色清澈,气韵柔美,广泛用于古代宫廷雅乐及民间演奏。楚国时卧箜篌出现;东汉之时,竖箜篌传入我国,公元二世纪东汉只是传到中原;魏晋时代的古石刻中还保留着竖箜篌和卧箜篌合奏的图像;隋唐时期由于经济和佛教文化的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宋元时期箜篌继续流传,但因明清战乱,经济溃败,箜篌艺术日渐衰弱。

古代箜篌大致可以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

早期卧箜篌出自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卧箜篌是中国“原著”箜篌。

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比这更古老的乐器竖起指头都数得过来:石哨、骨哨、骨笛、埙、陶笛。至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汉武帝开西域以后,竖箜篌慢慢传入中原——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而已。

凤首箜篌是经印度引入并主要用于佛教音乐的箜篌。该乐器由梵天的儿子那罗陀发明,《耶摩尼梵书》是这样描写的:“它有七根琴弦、一个琴颈、一条背带、一个蒙有兽皮的琴身,上有音孔数个,另有一个拨子” 。凤尾箜篌随着丝绸之路和佛教文化的东渐而传播,首先从印度传播到新疆。今敦煌石窟中仍留有很多关于凤尾箜篌的画像。

箜篌这一古老且拥有神韵的乐器被很多作家引诗作,例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王昌龄《箜篌引》中的“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等等。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如昆山玉碎,芙蓉泣露,这动听的音韵如跳动的音符般走过了几千多年,在历史的丝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好似是神间遗落的神韵一般,落进了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箜篌的衰落

电视剧《清平乐》的大火,让箜篌走近大众视野。其中徽柔公主所持的凤首箜篌,直立柱共鸣体(槽)上端略弯,下有脚柱和肘木张弦呈三角形,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纵观箜篌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十四世纪后,箜篌逐渐退出宫廷舞台,宋朝之后,箜篌几近失传民间。一代名乐器肩负三千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让它逐步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最终竟落得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

众望而生,却终不禁时代浪潮

西汉时期,宫廷雅乐将断,汉武帝时期为祭祀郊庙,遂作箜篌瑟(与瑟同宗)。经东汉传入竖箜篌,又历经隋唐之繁盛,至宋代之后停滞不前。究其根本探其因果,还是要将眼光放回至箜篌这一乐器本身。

其一,普及难。据《李供奉弹箜篌歌》中所述:“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箜篌困于深宫,非演奏乐伎听不得宫廷之中它“昆山玉碎凤凰叫”的美妙乐音,观不得贵族家中它昂贵华丽的乐谱名器,普通人又怎能学得它独特的乐理技艺?况且,民间想来也不缺乐声。相比“高不可攀”的箜篌,琴瑟、琵琶等乐器更具便携性与价格低廉的优势,更满足市井商业化演出需求。市民一道箜篌,一言以蔽之:“不接地气”。

箜篌的衰落与兴起

其二,改造难。市民艺术需求决定乐器产品质量。在平民的审美需求下,富有旋律、适合帮衬人声的乐器受到极大欢迎。为了增强表现力,琵琶乐器自身增加品、弹奏由手指改义甲、由横抱为竖抱。然而,风靡一时的竖箜篌若想要达到同样目的,改造所耗费的物力财力与商业化表演成本是大不相同的。

困于宫廷,又无法为时代需求而变化,箜篌终究没有抵御得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诞生已久,却又似乎身负“原罪”

除去箜篌乐器本身的不足,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导致箜篌衰落的重要原因。受儒家文化影响,人们对箜篌的反对之声随历史发展而越发强烈。

东汉《释名》,箜篌条:“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所作也。”(殷商宫廷音官师延弹奏的靡靡曲,用的空国君主所制箜篌)唐段安节《乐府录》:“箜篌乃郑、卫之音,以其亡国之声,故号空国之侯,亦曰坎侯。”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后汉书》说:箜篌是因汉灵帝爱胡乐而作。

臣子批判古代君王因喜爱箜篌之乐耽误国事,寻常百姓厌恶箜篌作为胡乐器的身份(唐因胡衰,且宋朝人鄙视外族人)。灭国之仇,乱世之因,箜篌承受了很多它本不该承受的东西。种种因素最终导致箜篌一蹶不振,虽然箜篌在元明曾有小小的复兴,却终成昨日黄花。

既不得文化发展的天时,又不得王孙百姓的人心,箜篌所经历的种种波折实属令人感慨。但这又是否意味着箜篌这一代名乐器就此失传?答案却不一定为否。

因为我知,在某个目光逐渐远离华夏的地方,古代箜篌的后裔在那里悄然涌动:卧箜篌在朝鲜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由百济国传入,称百济琴。

当年之事不可改。但我更愿称中国之箜篌为“衰落”。

箜篌今生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

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在技法方面,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

箜篌与竖琴在技术上的区别

主要是: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古筝),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手法之间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或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同时拨动不同音高的弦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下方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

箜篌前世

发展潜质

通过对箜篌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箜篌已经走在复兴的路上。

首先,箜篌本身极具发展潜质。就箜篌的发展而言,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乐器本身——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箜篌未来的发展更是对中国失传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

其次,箜篌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一看到箜篌,我们往往能从它身上窥见其他乐器的影子。这是因为现代箜篌和古代箜篌不尽相同。在世界各地辗转的过程中,在时间的浸润下,它逐渐与竖琴、古筝等乐器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竖琴为母,古筝为父;古琴为师,琵琶为友”是对箜篌这一特色最生动的描述。

最后,箜篌未来的发展有着宽阔的道路。这是因为它处于文化与艺术的交汇点——箜篌的复原过程,不仅融合了西方文化,更是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与统一。这不仅为箜篌的国际化铺上道路,更是让其有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

发展要素

箜篌的发展有两个要素:首先是地域。在地域上,箜篌的传承与制作,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苏州、沈阳为代表;但两派之间相互独立,这对箜篌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了较大阻力。另一方面,箜篌的发展要走向大众。只有被大众熟知和认可,乐器才能真正体现它本身的价值,以及它背后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

发展之路仍需求索

当然,箜篌未来的发展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箜篌未来的发展是以复原失传的传统音乐文化为核心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避免陷入过度商业化以致失去本质的泥潭。其次,箜篌成本高、难制作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箜篌未来的发展要尽可能降低自身的门槛,使大众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听到,甚至是演奏。最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切忌自我封闭,而是要尝试走出去,为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此前,在国际上举办的箜篌演奏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毫无疑问,这是箜篌国际化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箜篌有机会、有能力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信号。

涉及乐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箜篌(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但从十四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

猜你喜欢

由 橘子猫 于 2023-10-23 整理
琵琶窈窕,箜篌翩翩……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交融的两件代表性乐器,如今在国际乐器展览中也备受瞩目。
阅读全文 >>
由 弥光 于 2022-06-20 整理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2-06-20 整理
箜篌城的传说不仅有他美丽的传说,还有着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遗址,更有箜篌乐器如今还在音乐这个大舞台上广泛应用。
阅读全文 >>
由 亦寒 于 2022-06-20 整理
非遗工作首先是一份坚守,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所从事的非遗项目的坚守。
阅读全文 >>
由 咖喱麦兜 于 2022-06-20 整理
“箜篌能有一首新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在一场都是民乐协奏曲的音乐会上首演箜篌作品,更能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这件乐器与其他民乐器之间的不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