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们通常将影响民族审美心理形成的诸多基本条件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以及作为深层心理结构的‘集体无意识’的三个部分或层面”。其中,最根本的是前两部分,而后者“集体无意识”作为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结构,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形成,超越了一切个人经验之上的,从遗传中获得带有普遍性的“种族记忆”。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几千年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含蓄谦和、亲自然、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在王光祈看来,“即爱和平、喜礼让、重情谊,轻名利是也。”
同时,还有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等性格特征。如有许多诗人借松、竹、梅等意象托物言志,梅花的暗自绽放、松树的傲雪独立的品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展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仁人志士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坚韧不拔、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还有很大部分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出来。不同于文字的表达方式,音乐通过各种技法模仿各种场面以及声音,能使听众更好的进入到场景之中。因此,在许多传统音乐审美中存在有很多偏重于含蓄、内敛、哀怨、悲愁和对人生思考的音乐作品。
如大家都知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古曲《高山流水》就与此故事有密切的联系,恰好体现了上面所说的影响民族审美心理形成的诸多基本条件中的自然系统的条件,作品既有“高山”又有“流水”,寄情于山水之间,在展现高山流水景象的壮丽、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借景抒情,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高山流水这一景象表现出来,对人生与世界的沉思、对美好友情的歌颂与向往之情。
刘德海先生于1984年创作的琵琶作品《天鹅———先给正直者》是他“人生篇”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曲子描写生活中天鹅的各种动作,如天鹅停留湖面、天鹅戏水、天鹅抖动羽毛、天鹅高飞等,用音乐描写出天鹅的动态美。天鹅给大众大都是圣洁、无瑕、高贵、淡然的印象。刘德海先生通过美妙的旋律,道出天鹅积极向上、圣洁、淡然的姿态,从而反映出刘德海先生对于人生品质的追求———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