铓筒的历史起源及由来

115次浏览 · 由 袁城 于 2022-02-26 整理

铓筒,是彝、傣、满、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铓筒是古代军中号角。相传是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由大角衍演而来的。明、清时期称为铜角。明代王圻《三才图会》“铜条”记载:“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

古代用于军旅,也用于贵族王侯或武职官员的仪仗队中。1959年,江苏省江宁县水阁子应塘村明代沐英墓曾出土一支铓筒,同出者还有长号一支。

参考资料
铓筒-百度百科

涉及乐器

铓筒(拼音:Mangtong),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猜你喜欢

由 肖毅 于 2022-03-22 整理
看惯了时尚杂志、潮流大牌,今天带你看点不一样的。这是来自清朝,风靡全球的二十一乐队。你一定没想到这个清朝乐队曾C位出道,引领时尚。光是民乐演奏彩绘就已远销海内外。
阅读全文 >>
由 茯苓 于 2022-03-01 整理
铓筒是古代军中号角。相传是在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由大角衍演而来的。
阅读全文 >>
由 尘夕 于 2022-03-01 整理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满族铓筒一支。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