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洞的历史起源及用途

221次浏览 ·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2-01-24 整理

刚洞,历史久远,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从古代角类乐器衍化而来,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

刚洞,主要用于喇嘛寺院诵经音乐、羌姆表演和宗教仪式等场合,是藏传佛教大型寺院常用的宗教乐器。在河北省保定、徐水、定县、涞水等地,也使用铜制刚洞,用于“南乐会”演奏中,当地称 喇嘛号或“海椎子”。

刚洞的历史起源及用途

管体多为铜制,也有银制的或骨制的,形制不同,规格不一。铜制刚洞,发 呜呜音,音色粗犷,音量甚大,常同时使用两支吹奏,先轮流吹奏,后再一起合奏,其乐有 召神之意。主要用于喇嘛寺院诵经音乐、羌姆表演和宗教仪式等场合,是藏传佛教大型寺院常用的宗教乐器;骨制冈令,发音纤细,音色较暗,常用单支吹奏。主要用于喇嘛诵念“觉 ”(jio)经、举行天葬仪式或游方僧单独从事宗教活动等场合。

涉及乐器

刚洞(拼音:Gangdong),从古代角类乐器衍化而来,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林、扎令,汉族称法号、喇嘛号,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管体多为铜制,也有银制或骨制的,其尺寸大小不一。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河北等省区。

猜你喜欢

由 花昼 于 2022-03-01 整理
刚洞,藏语又称冈林、扎令,汉族称法号、喇嘛号,从古代角类乐器演化而来,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