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琴的历史

277次浏览 · 由 湛鹰 于 2022-03-06 整理

竹琴本名道情,它的原生地极有可能是四川,因为道教的最早流派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就诞生在四川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一名鹄鸣山)。五斗米道初创时期(张陵及其子、孙张衡、张鲁时期)的“指 (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至南北朝时发展成十二斋,并形成了包括“步虚音韵”在内的道教音乐。

竹琴的历史

道教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吸收了包括七言四句体的《巴渝辞》(即《竹枝词》)在内的四川民间音乐。(当然也同时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民乐和佛教音乐)直迄五代,《玄坛刊误沦》还记:“道曲继续“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

更为重要的是,“步虚”作为一种道曲格式而正式应用于道教斋醮中,也是在前蜀时代(907—925年)的西蜀。

这见载于《无上黄篆大斋立成仪》和《道门科范》等典籍。道情正是在步虚辞(或言步虚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入宋以后的游方道士(或称云水道士)为了便于传道化斋,遂将辞藻华丽玄妙的步虚辞进行了接近平民化的改造,形成通俗易懂的道情(但在形式上仍保留五言、七言等韵文体)。

《西游记》等四十四回里孙悟空就在车迟国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在臂上挂着一个水火篮儿,手敲着渔鼓,唱着道情词。……”明人吴承恩之所以如此描写,大致因为道情在当时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说唱艺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 里的张果老和蓝采和,也是一持渔鼓、一执简板的游方道士的形象。

但以道情的主要乐器即渔鼓、简板的材料本体--竹(渔鼓即道筒,系以竹筒蒙以鱼皮或者猪、羊的护心皮;简板则是由两条竹片组成)来命名者,则独有四川,称“竹琴”。

这种对作为说唱艺术之一的道情的另一属别--竹文艺(又从属于竹文化范畴)的绝妙演绎,是绵远深厚的四川竹崇--竹文化氛围熏陶、作用的结果。

这个结果同时也即在提示:在竹崇拜--竹文化的氛围里首先诞生出作为竹文艺一支的道情,乃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据现有资料来看,道情拥有“竹琴”的异称,当系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事。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李生春《丹崖元夜春灯谣》有“又有一对云车扶,竹琴羌笛声调粗”句--这大致是对“竹琴”之称的最早记录。

涉及乐器

竹琴(道琴))(拼音:zhú qín) 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

猜你喜欢

由 chen 于 2022-04-11 整理
罗大春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2-04-11 整理
张永贵是四川竹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出生,家住茶店子街道五里墩社区。1945年跟随“贾派”竹琴传承人赵幼成学习竹琴艺术。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2-04-11 整理
一身旗袍,风姿绰约,出尘之貌倾世而独立;一把竹琴,歌声绕梁,婉转悠扬过耳即难忘;一生风华,众星捧月,峥嵘岁月奉献为竹琴。
阅读全文 >>
由 小何 于 2022-04-06 整理
黄骅渔鼓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板腔体曲艺形式,发祥于渤海湾畔冯家堡,传唱于当地沿海渔村。 2006年,黄骅渔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全文 >>
由 线性代数 于 2022-03-18 整理
3月17日,2022年遂宁市传统曲艺百人计划公益培训班正式开班。开班仪式上邀请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叮当参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