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的历史沿革

1385次浏览 · 由 向日葵 于 2022-02-23 整理

公元3世纪,唢呐由东欧、西亚一带传入中国。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唢呐的历史沿革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

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广东地区,唢呐又被称为嘀嗒。

现代国乐团流行使用经过改良的唢呐,按孔改为圆形,采用平均律。

近代中国模仿西方的交响乐团而成立了民族乐团,但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几乎没有铜管乐器。于是,作曲家在作曲时,将原本是木管乐的唢呐,改为类似交响乐团中铜管乐的角色。因此唢呐多用于雄壮需要气势的乐段。由于传统唢呐音域较小、缺乏中低音域、半音等音准难以控制,因此模仿了双簧管等乐器的按键,发展出加键中音唢呐、加键次中音唢呐、加键低音唢呐等乐器,以弥补民族乐团管乐中、低音声部的不足。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猜你喜欢

由 尘夕 于 2024-02-27 整理
《二八板》是一首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享有盛誉的唢呐独奏曲目,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某某 于 2024-02-27 整理
《怀乡曲》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名曲,它以其深情而浓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众多乐曲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4-02-27 整理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唢呐独奏曲目,它生动描绘了上世纪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全文 >>
由 vespa 于 2024-02-27 整理
在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中,唢呐独奏曲目《凤阳歌》和《后八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传统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4-02-27 整理
《一枝花》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唢呐独奏曲目,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