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磬的历史起源

114次浏览 · 由 汾酒 于 2022-02-15 整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古钟的出土与历时5年的西北战事的奏凯,原本独立的两件事被联系起来,加之乾隆帝对古钟的鉴定,使得钟的制造充满了神秘、吉祥的气氛。镈钟与特磬,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

现镈钟已有,特也应具备,正为“金声必兼玉振”。因此众臣上奏皇帝,请求添置特磬,与镈钟俱为特悬,以备中和之盛。并请采和阗美玉,琢为特磬,较过去所用灵璧石磬更胜一筹。

特磬的历史起源

至此,特磬之制随镈钟的产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诏定。 最初所造特磬,因时间紧迫,仍采用灵璧石料,并由产地限期运往京师乐部。清代首用特磬应始于乾隆二十六年冬至圜丘大典。以后随着新疆玉石的不断进贡,特磬乃改用碧玉。

涉及乐器

特磬(拼音:tè qìng),特悬磬,玉或石制。 殷墟出土的有半圆形与稍作曲折形的两种,后多作曲折形。

猜你喜欢

由 chen 于 2022-02-15 整理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由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演变而来。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士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阅读全文 >>
由 凉凉月色 于 2022-02-15 整理
山西陶寺出土,巨石制成,上有孔,可悬挂敲击,名“特磬”。专家测定为一磬一音有人认为,它们正是“拊石击石”“百兽率舞”所用的石磐,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出土的石磐和陶寺出土的形制相仿,都是刮削器进化为乐器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