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响起的“敲锣声” 助力老街巷变身“创意社区”

107次浏览 · 由 梦昱 于 2022-03-14 整理

汉口打铜社区的坤元里、段家巷、同安里、新风巷,居民们又听到熟悉的“打声”。家住统一街的居民陈桂香开玩笑说:“哪天晚上听不到锣声,还睡不好觉呢。”

这口敲了快70年的铜锣,就挂在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居委会的打铜文化区内,每天晚上,负责巡逻的社区保安队长熊克亮和同事们郑重地取下锣,开始晚间的巡逻,走一段敲一声锣,让“打锣”这种富有传统特色提醒提示焕发新的特色。

每晚响起的“敲锣声” 助力老街巷变身“创意社区”

挖掘打铜文化、复兴传统城市特色艺术,用创意为社区生活注入新鲜活力。

社区书记倪娟从小在打铜社区长大,她告诉记者,社区里有很多老汉口人,大家对这里充满感情。因此社区的创意文化活动几乎都是基于城市传统文化、社区居民实际需求而开展,因此才获得广泛的参与性,成功入选创意社区。

一个多世纪之前,打铜社区是汉口铜器诞生地,曾经获得过国际奖项,一度十分辉煌。如今,社区积极再兴“打铜”文化,长江日报记者在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展示区见到,全铜的精致社区地形建浮雕,以及铜制壶、盆、碗等具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用品,仿佛一下子将大家拉回到那个辉煌的年代。

在倪娟的指引下,记者找到社区内还在做手工铜器的胡家全师傅,采访的时候,正好有位年轻的客户过来取产品,两个手工制作的铜钵,内里还贴着薄锡,看上去十分精致。年轻人告诉记者,铜器是拿到网上销售的,有固定的消费群体。

每晚响起的“敲锣声” 助力老街巷变身“创意社区”

胡家全师傅告诉记者,自己2013年接手伯父的小店,回到打铜社区继续做铜器。只不过,现在找上门定制铜器的人比较多,有些技艺复杂的产品,一年也只能做两件而已。

由于铜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不断升高,铜制品如今成为特色工艺品,价格比普通工业化制作的铜器高。铜勺子40元一个、铜暖手壶380元一个,还有定制的手工铜壶要卖到几千元,也就是胡师傅说的一年只能做得出两个的款式。但是,记者在现场见到,精致的手工技艺,让每个铜器散发“艺术气息”,很值得细细品鉴。

倪娟说,社区里打铜的匠人不多了,大家也很关注这门手艺的传承。接下来,社区将会依托现有的直播平台,将胡师傅这样的打铜艺人放上直播平台,让他讲讲打铜的文化,铜器的知识。

每晚响起的“敲锣声” 助力老街巷变身“创意社区”

去年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武汉将创意设计的触角伸向广大的社区一线,激活城市细胞,评选出100个创意社区,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社区授予“武汉设计之都创意社区”称号。

倪娟表示,除打铜文化之外,社区还有剪纸工作室、编织社、鱼门拳线上课程等一批传统文化创意活动,平时还会举办“煨汤节”、手工制品义卖等活动,老社区的生活也充满丰富的文化创意元素。

涉及乐器

锣(拼音:luo)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由于是用铜制成,因此又称铜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锣。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都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

猜你喜欢

由 拙 于 2022-06-23 整理
在古城寿州,活跃着多支锣鼓队,逢年过节即举行锣鼓表演,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成了古城中家喻户晓的传统节目。
阅读全文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6-22 整理
6月18日,2022年咸丰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活动在唐崖土司城遗址景区举行。
阅读全文 >>
由 氯化钠 于 2022-06-21 整理
昌黎县葛条港乡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抓好文化建设,用茶余饭后时间组织文化能人带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阅读全文 >>
由 八日蝉 于 2022-06-15 整理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延安红街网红“红街兔兔”与本土民歌手张永旺合奏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刚一开场,就迅速在直播间掀起一股“音浪”。
阅读全文 >>
由 雨童 于 2022-03-21 整理
白族民间器乐曲主要有三弦曲、唢呐吹打乐、 洞经音乐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叶等演奏的曲调。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