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马头琴代表性传承人——哈达的艺术人生

141次浏览 · 由 袁城 于 2022-03-18 整理

走进科右中旗呼格吉木民族乐器制作传承基地,看见一面墙贴满了荣誉证书和专利证书,另一面墙挂满了手工制作的成品马头琴。这里还“隐匿”着一位拉弦乐器制作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哈达。

非遗项目马头琴代表性传承人——哈达的艺术人生

哈达静静地拉着马头琴

今年61岁的哈达从小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喜欢上说书,7岁开始学习说书和拉四胡,13岁,他制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四胡。凭借小时候学琴的底子,哈达刻苦学习马头琴,并考入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马头琴演奏者,其间记录整理了大量蒙古族传统音乐。

1998年,哈达开始制作马头琴。同年,注册成立艾吉马民族乐器厂,后更名为科右中旗呼格吉木民族乐器制作传承基地,从那时起哈达便开始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的漫长探索之路。

2008年,哈达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为加强培训与引领,使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发展,哈达通过联合中旗残联、各社区、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课程,以主动“走出去”的姿态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蒙古族拉弦乐器。“2021年免费培训的马头琴演奏学员有500余人,其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59岁,包括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学生和农牧民。”哈达高兴地介绍。

“不能让这项技艺断在咱这一代身上,要让更多人接受这项技艺。”哈达心里清楚,传承马头琴不能死脑筋,必须要创新。由于传统马头琴和四胡材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太大,潮湿、高温等都有可能使马头琴和四胡在演出过程中随时出现情况。为改善这一问题,哈达探索制作了一种可变音色、声音清亮、无杂音的蒙古四胡,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四胡设计与当今的主流设计有一定的区别。哈达介绍,他发明的消音器固定在四胡的琴筒内,抵住蒙皮,通过扭动旋钮来调整四胡蒙皮的松紧度,从而达到调整四胡音色的目的。

几十年来,哈达一直在做拉琴、教琴和制琴这三件事,他与马头琴同音共律,相互陪伴。迄今,哈达已经制作马头琴10000余把、四胡15000余把、潮尔400余把。由哈达制作的马头琴、四胡、三弦等乐器不仅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青睐,更是出口到蒙古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受到了广泛好评。

涉及乐器

马头琴(拼音:mǎ tóu qín)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祖先为马尾胡琴,是中世纪北方弓弦胡琴的一种。

猜你喜欢

由 秋色 于 2024-10-18 整理
10月1日至31日,,额济纳旗居延明月夜文化街区迎来大型体验式民族歌舞秀《额济纳》。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3-08-07 整理
走过毛乌素沙漠、越过萨拉乌苏河,一场由内蒙古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带来的“我爱你中国”马头琴交响音乐会,近日来到北京,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阅读全文 >>
由 关谷奇迹 于 2023-07-07 整理
7月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广播艺术团承办的《人民就是江山》——唱响新时代大型主题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阅读全文 >>
由 碍与暧 于 2022-10-26 整理
90后蒙古族女孩孙快快已经拉了20年马头琴。近三年来,每天下午她都会出现在@马头琴孙快快 抖音直播间,为网友们演奏《蒙古人》《大鱼》《诺恩吉雅》等乐曲,用新形式将马头琴这一民族乐器介绍给更多人。
阅读全文 >>
由 一口泡芙 于 2022-10-13 整理
近日,第六届“多彩中南”民族文化交流节在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盛大举行,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少数民族器乐表演,少数民族音乐表演,少数民族话剧表演等文艺节目异彩纷呈,震撼的民族艺术表演吸引了现场观众的连绵欢呼与掌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