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江“银发一族”

118次浏览 · 由 小小瞬 于 2022-03-28 整理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学习文化、广结良友,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晚年精神富足。在潜江市老年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已两鬓斑白或年近古稀,但一进入课堂就格外精神,他们就是潜江的“银发一族”,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江“银发一族”

3月25日,记者来到市老年大学,听到歌声阵阵、丝竹悠扬,在一楼大厅的电子显示屏看到,2022年春季开设的专业课程十分丰富,既有“动”,如舞蹈、太极、柔力球等;也有“静”,如电脑基础、书法、剪纸等;还有针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老人所开设的课程,比如二胡、电子钢琴、摄影、英语等,大多课程都显示“满员”。

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江“银发一族”

“有些热门专业如葫芦丝、模特、音乐等,都已开设到4个班,名额很快就报满。像电脑、古筝、电子钢琴这类一人一机、一人一琴的专业,更是一座难求。”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陈贻元表示,很多学员都选报了三至四门课,今年累计招收学员近2000人次。

当来到三楼舞蹈教室内,一群中老年人正在欢快的舞曲中拍打着柔力球,由于人数多,教室空间小,同一个动作要分两拨轮番上场学习;上午原本用来学习二胡的教室,下午就变成了普通话的上课场所……虽然条件有限,但每一位学员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没有办法,教室有限,能用的地方都利用起来了。”陈贻元说,学校每学期都处于饱和状态,为最大限度满足学员需求,今年还增设了手机摄影等新专业。

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江“银发一族”

今年65岁的李祥富对记者说:“退休后在家无事可干,就选择到老年大学学习二胡。在这里上课不仅提高了技艺,还结交了一些老年朋友。上课我们一起听讲、练习二胡,下课我们在一起拉家常,回忆流逝的岁月,日子过得非常开心,比待在家里充实多了。”

葫芦丝班的李忠华称赞老年大学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好平台,让老年朋友在这里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围。

“幸福的晚年生活,不仅是衣食无忧,精神上的慰藉才最关键。”陈贻元说,人们通常都只关注老人的生活条件,却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老人的精神需求上,但在物质生活相对丰裕之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然迅速上升。

眼下,潜江市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老年朋友文化养老的主阵地。

“不管是上老年大学,还是在其他地方发挥余热,说到底,都是老年人对精神养老需求越来越强烈的体现。”陈贻元认为,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单调、枯燥、打发日子的生活方式,比起物质需求和生活上的被照顾,他们更希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追求适合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晚荣 于 2024-11-05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中,二胡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其中,《豫北叙事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众多二胡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阅读全文 >>
由 蕾伊 于 2024-10-15 整理
10月12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上海篇》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点黄金档播出,奉贤区的江南孙氏二胡艺术、奉贤滚灯等两个极具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了录制。
阅读全文 >>
由 凉凉月色 于 2024-10-04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江南春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二胡独奏曲目,它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阅读全文 >>
由 花昼 于 2024-10-01 整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被广泛地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包括戏曲、电影、舞蹈以及音乐作品。
阅读全文 >>
由 青鸟 于 2024-09-27 整理
《山村变了样》是一首经典的二胡独奏曲,由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创作。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生活变化,还通过优美的旋律传达了对新时代的美好向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