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中题解云:臞仙曰,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酒狂》这个名字时,都会犹豫一下:这是古琴曲子吗?好像这个狂荡的名字与质朴文雅的古琴并不搭边,而这就要从此曲的作者阮籍说起了。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信仰道家思想,曾大力创作五言诗、玄学;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性格孤僻,轻荡,思想上有济世与避世两个极端,而他的一生可谓是“真风流”。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虽家境清苦,但其天赋秉异,八岁便能写文章,爱好则是终日弹琴长啸。由于身处在魏晋初期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的时代,政治上原有的济世之志也无奈于朝局动荡而放弃,但其又作为反对黑暗统治的有名之士,为了不混入政局、避免统治者们的迫害,他便以酒醉佯狂来达到不合作的结果。
当时司马氏权势登天,司马昭看重阮籍的才学声名,又闻其女阮冰貌美淑贤,便借“为儿子司马炎求婚”的由头来拉拢他。阮籍无奈司马昭的势力,不想毁坏一生清誉又想护家人安宁,更不得直言拒婚,索性就日日醉酒逃避问题。
于是每每在司马昭提起结亲之事时,都不等他说完,阮籍立马端起酒杯敬酒,接着就闷着头,一杯接一杯,自顾自地喝起来,不等散席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司马昭看阮籍烂醉如泥,只好把没说完的话咽到肚子里,但并没有就此罢休,开始派人到阮籍家提亲。
对此阮籍也有妙法,每当听说司马昭派人求婚都先喝个酩酊大醉,而媒人见到阮籍烂醉,也只好一语不发,回府复命。司马昭得知表示,可以每日登门待其酒醒之时,立马商议提亲之事。媒人无奈,便日日登门打听,期间还时不时碰上阮籍发酒疯,被打骂一顿再赶出去。反反复复60多天之后,司马昭也失去耐心,不再提联姻的事了。
就是这样醉酒避世、不拒绝、不配合状态下,阮籍才得以保住自身及家人安宁。而名曲《酒狂》也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承载着阮籍的满腔怒火。
只可惜一生空有济世之志,热血与愤懑无处挥洒,只得以醉酒弹琴不问世事,不同于嵇康《广陵散》叛逆的张扬,阮籍《酒狂》的叛逆只得隐忍,借酒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