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对古筝作品的研究与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能否独立研究处理古筝作品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是一名古筝教师能力的标志。
很多教师只愿意教学生自己曾弹奏过的乐曲,将开发新教材视为畏途,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独立研究处理作品的工作能力。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的随机应变与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但课前对作品作必要的研究和处理却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一个全新的作品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和步骤进行研究和处理。
在研究一首新的作品时,首先应当了解那位作曲家的什么题材的音乐作品,然后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这位作曲家所属的流派及个人风格、在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确立全曲的高潮所在,弄清音乐的走向,分清主题副题的发展连接,仔细阅读谱面的所有相关标记,如表情符号、速度标记、调性、装饰音标记和反复记号等等。
乐曲一般都有慢板、快板甚至急板之分,要分清几者的速度区别,要表现得明显一些。在某些情况下无论是出于技术上的困难还是艺术表现个性上的考虑,只能在不影响作品基本风貌的前提下稍作调整。
每首作品都有独有的音乐风格,如何把握呢?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来确定。首先由作品的年代和创作背景来决定,其次作品采用的音乐题材也为我们了解作品的基本风格提供了大的框架。明确了作品的音乐风格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整首作品的表达方式。
指法的设计也是古筝创作者仔细考虑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指法设计不仅能够使演奏者得到事半功倍的益处,也能在必要时起到加强训练、克服技术难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