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岁月沉淀 新泰师旷古琴传承人唐海霞酝酿出时空的绝响

140次浏览 · 由 山霁 于 2022-03-29 整理

泠泠七弦音,清如玉壶冰,一块百年老木,经过严格的定型、琴面、槽腹、合琴等上百道工序,最终在师旷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唐海霞的手下加工成一床上乘的师旷古琴。

师旷是先秦著名音乐大师,有“乐圣”之称,他为其故里新泰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新泰市青云街道北师村,数千年岁月在一座琴坊里沉淀,在唐海霞手底下酝酿出了时空的绝响。

千年岁月沉淀 新泰师旷古琴传承人唐海霞酝酿出时空的绝响

师旷式古琴在项腰间作圆月形,因此又称‘月牙式’,这种古琴造型奇特,音韵如,既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也能给人带来绝佳的听觉体验,这正是师旷古琴最吸引我的地方。”师旷古琴第五代传人唐海霞说。作为师旷古琴第五代传人,唐海霞从小就看着爷爷和叔叔伯伯们手工斫琴,看着一块陈年老木在长辈们的手底下,渐渐成为一张古朴幽美的古琴,唐海霞对斫琴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手工斫琴十分辛苦,而唐海霞是个女孩子,最早的时候家里人并没有打算让唐海霞来继承这项技艺。

2013年前后,唐海霞的叔叔伯伯年龄大了,眼看着这项手艺就要失传,唐海霞这才下定决心将这项手艺传承发扬下来。传承手艺简单,可如何把乐圣师旷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发扬出去,却是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于是,唐海霞在决定传承师旷古琴斫琴技艺的同时,走出新泰前往全国各地交流学习。唐海霞第一站来到曲阜,向仲尼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景河沟通请教。仲尼式古琴和师旷式古琴同为传承久远的古代琴式,两种文化的碰撞交融,为唐海霞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思考。

千年岁月沉淀 新泰师旷古琴传承人唐海霞酝酿出时空的绝响

从2013年到2015年,唐海霞潜心钻研,打磨技艺,在斫琴23床之后,研究出了人工制作“断纹琴”的技艺。所谓断纹,是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好的断纹,可以使古琴显得更加古朴美观,同时,古琴弹奏时断纹可以形成共鸣,又使的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现存质量上乘的断纹琴往往都是存世已久的老琴,断纹琴声更被称为“千年绝响”。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就算出现了断纹,断纹的纹路是否可以为古琴增香添色仍不好说。在过去,人工制造断纹多以刀砍的手法,断纹有失自然,既不美观还会影响古琴音色。经过潜心研究,唐海霞创新研究出了用温控实现断纹的工艺,许多专业人士不远千里来到北师村慕名求琴,平均一床“断纹琴”可卖到10余万元。

除此之外,唐海霞打破了过去家族只是制琴卖琴的局限,成立了乐圣师旷琴院,长期提供公益课,向市民们传授琴技的同时更好的将乐圣师旷的文化传承下去。“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了集古琴设计创意、琴体个性定制、古法制作研究、斫琴非遗传承、教育培训考级、文化交流传播为一体的师旷古琴文化艺术中心。”唐海霞说。唐海霞表示,下一步,她将以再现古琴艺术风貌、重拾古琴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为己任,继续传承好发扬好师旷古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这门技艺。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5-01-08 整理
随着寒冷的冬季降临,气温骤降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对古琴这类精致的传统乐器提出了特别的保养要求。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其音色之美、韵味之悠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为了确保在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让这流传千年的雅韵继续在寒冬中回荡,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保养技巧。
阅读全文 >>
由 愛 于 2024-11-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春晓吟》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数古琴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F.JCLOVE 于 2024-11-11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获麟》作为古琴曲目中的珍品之一,其背后的故事和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
阅读全文 >>
由 亦寒 于 2024-09-08 整理
《长清》是中国传统古琴曲目之一,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闻名于世。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阅读全文 >>
由 凉凉月色 于 2024-09-07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碣石调·幽兰》是一首具有重要地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不仅因其悠远的历史背景而引人注目,还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