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90年了,但是他的功绩一直为后人所铭记。作为江阴人,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乡邦先贤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江阴市委、市政府也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弘扬天华精神,坚持不懈开展一系列“入心”“重行”“传神”的工作。
“天华”之名永存,是为“入心”。江阴市内有两处场所,与铭记刘天华先生紧密相关。一为刘氏兄弟纪念馆,由刘氏后裔捐赠祖居改建而成,1989年对外开放,2006年进行全面维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保留了故居原貌,展陈刘天华兄弟三人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是天华先生一生行迹的多维解读。二为占地255亩的天华文化中心,由江阴大剧院和五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等6个功能建筑构成,共同怀抱天华文化广场。天华文化广场由光明塔、刘天华塑像、音乐柱浮雕、演艺舞台、星光大道、琵琶湖等景观相连,充分凸显了江阴的文化个性和人文情韵。天华文化中心是全市人民享受文化艺术、举行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交流、进行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天华先生之令名,藉此永存。
“天华”之艺长传,是为“重行”。天华先生创作二胡曲10首、琵琶曲3首、丝竹合奏曲1首。《光明行》《良宵》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先生的家乡,以二胡为代表的民乐艺术,已成为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全市各镇街都拥有成建制的业余民乐团队,文化部门每年给予这些团队辅导和演出机会,并通过优秀文艺团队评选形式,以奖代补,鼓励团队开展活动。在文化系统内部,抽调专业演奏员组建“暨阳国乐社”,弘扬民乐艺术,在国内外比赛中屡屡获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二胡进校园”活动,已经持续16个年头,累计培养二胡班小学员上万人次,一批优秀苗子蓬勃成长。先生为之毕生奋斗的民乐艺术,在他的家乡遍地开花,传承有序。
“天华”之梦接续,是为“传神”。天华先生提升国乐地位的梦想和追求,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实现。可是今日之家乡人民没有忘记先生的初心,一直为之努力奋斗和接续。“天华杯”“敦煌杯”等全国性二胡(民乐)赛事,江阴连续承办多届,在为弘扬民乐艺术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树立了作为先生家乡城市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城市形象。毫不夸张地说,在许多二胡演奏家心目中,江阴就是他们的“艺术圣地”。在参加和组织各级民乐(二胡)比赛的过程中,江阴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民乐(二胡)艺术人才,他们或在专业艺术学院就读从教,或在专业院团从事民乐演奏,或在江阴本地从事二胡传承,虽不处于一地,但心全系于一念。天华精神浸润了他们,家乡的文化滋养了他们,他们在接续天华先生梦想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扬其艺,传其神。让天华先生的令名永存、艺术长传、梦想接续,是我们作为同邑后辈的一份责任、一种担当,更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