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214次浏览 · 由 阿弥 于 2022-06-24 整理

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吹奏唢呐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桐梓县花秋镇中心学校将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改革、课后服务、体艺实践中,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每天下午时分,花秋镇中心学校唢呐社团的同学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唢呐吹奏,伴随着老师的手势,30多名同学手持唢呐、气沉丹田,吹响了音色粗犷、厚重、洪亮的声声唢呐。

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吹奏唢呐

“一开始我觉得学习唢呐很难,但后面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唢呐的来源、发展,教我们怎样吹奏,我觉得很有趣,就喜欢上了吹唢呐,我现在也能吹一些简单的歌曲了。”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邹堋鹏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唢呐知识,当好小小非遗传承人,传承好家乡的民族技艺。

唢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花秋镇中心学校将“唢呐声音”带进课堂,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非遗项目,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爱上非遗,截至目前垓校已培养“小小唢呐手”500多名。

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花秋镇中心学校老师讲解唢呐结构

“我接触唢呐已经8年了,感觉现在会吹奏唢呐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自从唢呐进入校园以后,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也增加了我继续教学的信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培养更多的唢呐传承人。”桐梓县花秋镇中心学校音乐老师邓康玉感慨道。

2015年以来,桐梓县花秋镇中心学校多举措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放松了身心、培养了兴趣爱好,也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并通过广大青少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继承和传承。

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花秋镇中心学校校貌

“我校开展唢呐文化进校园,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让孩子们认识非遗、增强保护意识,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只有传承与保护,才能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桐梓县花秋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许德飞说。

桐梓花秋中心学校: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弹奏钢琴

为让学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花秋镇中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学校课后服务,成立唢呐、书画、篮球等38个兴趣社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仅丰富了“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更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猜你喜欢

由 尘夕 于 2024-02-27 整理
《二八板》是一首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享有盛誉的唢呐独奏曲目,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某某 于 2024-02-27 整理
《怀乡曲》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名曲,它以其深情而浓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众多乐曲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4-02-27 整理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唢呐独奏曲目,它生动描绘了上世纪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全文 >>
由 vespa 于 2024-02-27 整理
在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中,唢呐独奏曲目《凤阳歌》和《后八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传统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4-02-27 整理
《一枝花》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唢呐独奏曲目,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