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中山实验小学将剪纸、葫芦丝、戏曲等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从社团活动、日常课程、家校联动等方面入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丰富、轻松的成长氛围。
2021年7月,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这是国家层面针对教育现状所存问题的指示,这一政策旨在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让教育能够真正地保障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而江苏省实验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举措最值得称道的是其教育理念,不是呆板僵硬地贯彻双减政策,而是在政策推行的最大限度内,为孩子们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和成长空间,真正契合了双减政策背后所提倡的教育观念。
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之扰,其中滋长一系列偏执的教育观念更是荼毒了不少孩子,如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唯考试论……这些被“量化”的教育导致了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和永远写不完的家庭作业。此间种种,在无形中不知道扼杀了多少孩子对知识本能的渴望,而双减政策的出台,则是对这一困扰最有力的回应。
毫无疑问,双减政策是好的。但在其真正落地时,考验的是各地对其蕴含理念的充分解读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江苏省实验小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可复制的优秀样本,将剪纸、葫芦丝、戏曲等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从社团活动、日常课程、家校联动等方面入手。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双减”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草草贯彻执行以应付检查。在贯彻政策的同时,发挥其作用,利用本土优势,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温暖轻松而又丰富多姿的教育氛围内自然成长,培育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双减大环境下更好地成长,不被束缚住稚嫩的手脚。
“双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发展素质教育,就要懂得尊重、呵护孩子们的天性,最大限度为他们保留教育的纯真和美好,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成长的多元需求。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的教育环境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