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卡的种类

246次浏览 · 由 苏肆 于 2022-02-16 整理

根卡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等地。

根卡的种类

在西藏民族乐队中,已使用系列根卡乐器,它包括有高音、中音低音根卡三种,它们已成为藏族民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高音根卡

1958年,北京乐器研究所姚文林所长,在传统根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高音根卡。全长67厘米,琴箱、琴杆均采用色木制作,琴箱用16块木板条拼接胶粘后车旋而成。缩短了琴杆,增加了指板,琴箱前口改蒙蟒皮为面,并在琴箱内腔近后口处设置内皮膜,两皮膜间置有音柱,以增加共鸣,使音量显著增大。张三条钢丝弦,用小提琴弓在弦外拉奏。由于琴座改为弯月形,可左右转动,利于将琴置于腿上以坐姿演奏,它保持着传统根卡的民族风格和音色特点,音响洪亮、音色清柔动听,更富有浓厚的高原韵味。

中音根卡

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根卡进行改革,制成3弦的中音根卡中音根卡定弦为:g、d1、a1,音域g—a2。中音根卡音色柔和浑厚。共鸣箱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头和琴杆成直线,琴头上雕塔式装饰。弦轴与小提琴弦轴相同。琴杆正面为指板,用小提琴弦。

低音根卡

继1958年改革制成高音根卡后,姚文林在保持根卡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将规格尺寸放大并改革共鸣箱的结构设计,又研制成功皮面和木面两种低音根卡。

皮面低音根卡,共鸣箱与高音根卡相同,所异之处是在前口皮膜的里面装置了一个皮膜控制器,可以减轻或消除噪音和调整音色;在琴马与皮膜之间垫有圆形桐木薄板,以扩大琴马压力面积和增加皮膜弹性,防止气候潮湿时皮膜发软塌陷;在系弦板与皮膜之间塞以圆木球一枚,可加强皮膜的弹性;在共鸣腔四周和后音窗周围分别开4个~6个花朵形出音孔,以开放音量,减少闷音。木面低音根卡,共鸣箱前口蒙以梧桐木或白松木薄板,板面呈拱形,中央略厚,四周较薄,为使其易于振动发音,在板里四周开有环形凹槽。低音根卡全长150厘米、琴头长24厘米、琴杆长60厘米、琴箱长26厘米、最大外径46厘米、前口直径34厘米、后出音孔直径22厘米,张四条琴弦。

涉及乐器

根卡(拼音:gēn kǎ)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猜你喜欢

由 迷雾风暴 于 2022-02-16 整理
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波斯,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