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的电视剧热播,《梦华录》最近非常火爆。根据剧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出来,《梦华录》背景朝代是北宋前期的宋真宗时期,“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这部电视剧用种种细节带大家真实地了解了宋朝的文化魅力。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也曾经这样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那么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时代之一的宋朝背后“音乐文化”吧。
宋代市井音乐继承于唐代以来的宫廷音乐,宫廷乐走入市井文化中形成了以市民阶级为代表的音乐,不仅继承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优点,同时也推动了元明时期说唱、戏曲的发展。因而,相较于前后几代,宋代的市井音乐更显时代气息。
而市民阶层兴起带动的娱乐场所多为固定地点——瓦子。
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
瓦子演奏的舞曲也有不同的种类,北宋末年瓦子中的音乐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杂扮、叫果子等。随着瓦肆的兴盛,逐渐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在瓦肆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表演形式。《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中记载就有细乐、小乐器、鼓板、清乐等器乐演奏形式。与宫廷音乐相比,瓦子音乐的受众更为广大,大多是迎合多数人的需求。
说到宋朝,自然少不了“古琴文化”。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文人四艺之首,在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它不同的发展。而宋代是古琴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因为从帝王至文人士大夫,甚至世外隐士皆十分好琴。宋人无不以能琴为荣,弹琴、听琴、品琴、鉴琴等。
两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琴流派,众多的古琴名曲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宋代的古琴艺术,无论在琴技手法的复杂多妙,还是琴曲创作内容深度方面,都较之前有很大的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北宋统治阶级对古琴音乐的重视,这使古琴历经唐代受到外来音乐冲击之后,重新成为国乐之首。
如:宋太宗爱琴,希望借助古琴教化人心,还致力于古琴的创新,曾经命人做九弦琴,但没能得到推广。宋徽宗好琴,曾经设立了“官琴局”斫琴、搜罗各地名琴,并专门设立“万琴堂”来贮藏这些名琴。此外,宋代的琴待诏如唐代设于翰林院中,由于宋代帝王及朝中士大夫对古琴都极为喜爱和推崇,故当时基本上每代均有琴待诏。这些琴待诏制度对宋代琴乐方面的发展功不可没。
宋代的琴曲比前代更加丰富,保存下来的有关资料也更多。
宋代四种类型的琴曲:一种是传统题材的作品,如《楚歌》、《胡笳十八拍》;一种是广为传播的名家名作,如:《潇湘水云》、《渔歌》;再一种是具有当代特色的调子,如:《醉翁吟》、《泽畔吟》;最后一种是现存最早的两首琴歌:《古怨》、《开指黄莺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