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非遗传承人王文祺:刀与木之间传承技艺

155次浏览 · 由 钟离 于 2022-04-28 整理

暮春探入门缝,微风轻拂树梢。在宝鸡市渭滨区,沿着经二路新华巷走进小院,院落竖立“陈仓梓桐古琴坊”。西北角的一间斗室,窗外鸟鸣盈耳,屋内静谧无言,只听木屑从木板上掉落的沙沙声。

古琴非遗传承人王文祺:刀与木之间传承技艺

老旧的办公桌上,形状各异的刻刀、槽具摆放其间。案台边的小木盒,在春光的照射下散发着古朴的光芒。

“斫琴是一门精工细作的工艺技术,想要琴好,先是选材,必须是300年以上的老杉木,边线、挖槽腹、推面板、定线......”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文祺正在边做边讲解,只见她手法娴熟,力道均匀,不一会儿便将面板推得平整光滑。

相比上漆来说,这些程序都比较简单,王文祺拿出鹿角霜、八宝灰、紫砂等涂料,继续说道:“上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采用的是古法上漆,一共需要上64遍,一遍需要晾晒三天,而且每次都会过敏,身体会非常难受,后续还要裹麻、封孔、试音,调弦、辅料等,因为繁琐,所以做一床琴前前后后需要两年时间。”

王文祺现为渭滨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97年出生的她尽管年纪不大,但在斫琴工艺上已经专研了11个年头。13岁在家人的引导下,她开始接触古琴,正是这次偶然的相识,让她对弹琴产生浓厚的兴趣。既然古琴弹起来如此美妙,那它的制作技艺一定也很高超,为了继续探究,14岁的她正式师学习斫琴工艺,从此倾尽全力,刻苦研究。

古琴非遗传承人王文祺:刀与木之间传承技艺

“最开始是比较好奇、很喜欢,后来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受伤、过敏,毕竟是女孩子,挺爱美,因此有过放弃的想法,中间的艰难困阻、辛酸历程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坚持下来一切就好了,后面的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把斫琴技艺传承下去。”王文祺说道。

11个年头中,王文祺除过学习、工作外,把别的时间全部交给了斫琴技艺,任墙外车水马龙,眼前一块块老杉木,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幸运的是她的世界正如窗外洒进的阳光,照亮木板上的边线。

近年来,王文祺在斫琴技艺上深耕专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4月斫琴技艺被认定为渭滨区非遗项目,11月王文祺被评为渭滨区非遗传承人,目前是宝鸡市斫琴技艺第一人。同时,在区文化馆的关心与支持下开设了古琴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古琴演奏、交流活动、培训辅导、斫琴传承100余次,为古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新贡献。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5-01-08 整理
随着寒冷的冬季降临,气温骤降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对古琴这类精致的传统乐器提出了特别的保养要求。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其音色之美、韵味之悠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为了确保在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让这流传千年的雅韵继续在寒冬中回荡,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保养技巧。
阅读全文 >>
由 愛 于 2024-11-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春晓吟》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无数古琴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F.JCLOVE 于 2024-11-11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获麟》作为古琴曲目中的珍品之一,其背后的故事和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
阅读全文 >>
由 亦寒 于 2024-09-08 整理
《长清》是中国传统古琴曲目之一,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闻名于世。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阅读全文 >>
由 凉凉月色 于 2024-09-07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碣石调·幽兰》是一首具有重要地位的古琴曲。这首曲子不仅因其悠远的历史背景而引人注目,还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