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426次浏览 · 由 迦夜 于 2022-05-11 整理

从古至今“婚丧嫁娶”伴随着华夏文明发展,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操办形式。在中国古代“唢呐”逐渐衍变成为“婚丧嫁娶”,以及各种重要热闹场面里不可或缺的乐器。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古画里的演奏场景

历史上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唢呐”在华夏大地广为普及,并且根据不同场合演奏出来的乐曲,也成了传统民俗文化,深深的融入到老百姓生活之中,广泛的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古画里的结婚场景

时代发展到今天,传统文化里的“婚丧嫁娶”,依然是现代人最为重视的人生大事。可为什么在历史上长期跟“婚丧嫁娶”紧密联系着的“唢呐演奏”这项民俗,却逐渐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呢?

传统民俗“唢呐演奏”在近现代衍变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这项在历史上,曾伴随华夏民族长达千年之久的璀璨“民俗文化”,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一,来源于“波斯”,却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唢呐”对于一些了解传统文化民俗的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现实中,基于我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少地方,对唢呐的称呼也有区别。

有的地方叫“喇叭”,像“晋蒙”地区也称其为“鼓匠”,从属性上看,“唢呐”属于管乐器门类。

早在西汉时期,大概公元三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且随后打通了中原王朝跟西亚沟通来往的道路,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路开通后,让地处中原的大汉王朝,跟西域诸国,以及西亚地区有了更加密切的往来。在那一时期“唢呐”开始进入中国,唢呐的叫法,其实也是根据波斯语发音,“音译”而来。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据史料记载及考古研究,早在公元三世纪的新疆石窟壁画上,便能清晰地看到人们用唢呐伴奏跳舞的画面。这之后在金国及元朝时期,唢呐已成为中原地区宫廷,及民间很流行的一种乐器。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性及包容性。

唢呐这种外来乐器,在灿烂的华夏文明融合之下,很快就衍变成拥有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民俗乐器。

在元朝之后,含有浓厚华夏文化元素的一些乐曲,也快速被融入到“唢呐演奏”之中,也正是从那一时期开始,古代乐师们,开始谱写适合中国文化的唢呐曲目,而且唢呐匠人们,也快速把这些乐曲,应用到“婚丧嫁娶”及国家重大庆典,以及民间聚会,社火等等各种场合。

明朝中期,有为宗室王爷,一生酷爱唢呐,他不仅凭借自己宗室王爷的身份,邀请天下乐师为其谱曲,同时也通过潜心研究,对传统唢呐做了部分改良,让这件来源于波斯的乐器,在性能方面有了跨越式提高,而经他改良过的唢呐,则一直沿袭到今天。

这位王爷除了自己喜欢研究、吹奏唢呐外,还喜欢跟天下的唢呐名师们切磋唢呐技艺,于是后来,他便在著名的皇家寺庙九峰寺,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金鼓会”。

这场盛会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三举办一次,全国各地的唢呐演奏名师,也会在那一天汇聚在九峰寺里,连续几天去比拼唢呐技艺。

这种盛会,对扩大唢呐影响力,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清朝时期的唢呐艺人

大概从明朝起,唢呐除了“婚丧嫁娶”等各类庆典之外,也开始被应用到戏曲之中,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国不少地方随之兴起了一些专业唢呐“班组”。他们以家族血脉“师徒传承”的关系,开始成为职业唢呐匠人,并且一代代以此为生,走遍全国去参加各种演出。

久而久之,也出现了很多闻名全国的唢呐班子,据说那时候,最著名的唢呐之乡沁阳,便有三十几个唢呐班子。

清朝时期,由于京剧的兴起,以及唢呐民俗文化的普及,这种乐器几乎走向了巅峰。

全国各地除沁阳这种唢呐之乡外,还有数以万计唢呐班子,而从事唢呐演奏的职业艺人,也几乎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那时候普通百姓一年都或多或少能听上几次唢呐演奏,在那一时期,唢呐演奏登上了无可争议的辉煌巅峰。

二,生活方式变化,其逐渐被抛弃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民国建立以后,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快速地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民国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唢呐演奏开始受到影响。可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唢呐演奏,依然没有失传,反而有很多匠人,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民俗。

而那时的人们,对于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依然有着很深的思想依赖性,所以唢呐依然受到不少老百姓的追捧。很多人在“婚丧嫁娶”时,但凡生活条件好点的,也都会请唢呐匠人,前来演奏一段。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新中国成立之后,唢呐这种传统演奏乐器,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受传统文化影响,民间依然有很多从事这个职业的艺人。

他们尽管那时候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建设国家恢复生产之中。但如若乡里之间遇到“婚丧嫁娶”的事情,那些唢呐艺人,依然可以随时拿起唢呐,为老百姓演奏一段。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现代唢呐

唢呐真正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是走向没落的时间节点,应该就是“改革开放”后。

中国开始跟世界接轨之后,各种现代乐器,以及音乐文化等等,开始在中国大地快速传播,像乐队演奏、流行歌曲等。

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以后,唢呐也逐渐被其它乐器取代。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们“结婚”时,新人们都穿上了西装婚纱,而婚礼配乐,也逐渐由“唢呐演奏”变成了“乐队伴奏”,加流行歌曲演唱的形式。

唢呐演奏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也只有部分偏远农村,在老人办丧事时,才会有出现的机会。

后来,伴随国家城镇化持续发展,殡葬改革等等情况,唢呐演奏的市场越来越小,逐渐萎靡,甚至某些地区的老百姓,再也无法听到传统“唢呐演奏”。

传承千年的唢呐走到了被人“抛弃”的地步着实令人感慨,那么这门艺术未来的路又在何方呢?

三,拥抱新时代,或许是重生的最好的机会

中国漫长的几千年文明历史,有过灿烂的辉煌。国家步入现代化后,也逐渐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而“唢呐演奏”这项民俗的没落,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于是在2006年时,经国务院批准“唢呐艺术”也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千年的“唢呐”为何现在与现代人渐行渐远

在这种情形下,从国家到地方,开始重新重视起这项传统文化民俗。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始鼓励那些唢呐艺术历史悠久的地区,去大力探索发扬唢呐演奏这门艺术。

于是沁阳等拥有几百年唢呐演奏传统的地区,开始重新组建唢呐班子,去弘扬发展这门艺术。

从唢呐发展的历程来看,这门古老的民俗艺术,要想重整旗鼓,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去探寻研究符合时代气息的演奏方式,在尊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点去大胆创新,融入新时代文化元素,这或许才是唢呐最好的出路。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猜你喜欢

由 尘夕 于 2024-02-27 整理
《二八板》是一首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享有盛誉的唢呐独奏曲目,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某某 于 2024-02-27 整理
《怀乡曲》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名曲,它以其深情而浓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众多乐曲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4-02-27 整理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唢呐独奏曲目,它生动描绘了上世纪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全文 >>
由 vespa 于 2024-02-27 整理
在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中,唢呐独奏曲目《凤阳歌》和《后八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传统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4-02-27 整理
《一枝花》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唢呐独奏曲目,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