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萧山区公布了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七大类别,共计新增22个项目;其中所前古琴斫制技艺上榜。
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古琴的制作——斫琴,历朝历代斫琴名家辈出,到清代,古琴在萧山独树一帜。斫琴对于古琴文化而言,从早期的古朴到后来的博大精微,始终与演奏等实践行为“相须相随”,不断为古琴艺术的升华进行着与之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对琴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传承人王成春现于所前镇山里王村进行古琴斫制,其正式徒弟其一在瓜沥镇勇建村进行古琴制作,其二在杭州上城区河坊街旁进行古琴制作及相关古琴活动,外省有分布于河南宛城裴城镇与浙江台州。
在创建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大背景下,萧山区不仅关注名录保护,也越发重视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拂去覆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上的历史风尘,使其得以重现昔日荣光。这些具有丰富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是百万萧山人民的精神骄傲,凝聚着民众不凡的创造力和为之付出的心血,让它们和时代结合、和生活相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古琴是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古琴的制作——斫琴,斫琴是古琴艺术的一部分,传说中伏羲削桐为琴,舜作五弦之琴,为圣贤所造之器;有实物可考的最早古琴原件出土于距今2700年左右的郭家庙春秋早期墓地;东晋顾恺之的斫琴图生动写实的描绘古琴的制作过程,可知当时古琴的制作已形成完善的规范制度;唐代吴越地区开始出现大量斫琴名家,张越即为代表性人物;南宋郭楚望开创“浙派古琴”,同时代的湖州人赵孟也树立了文人斫琴的典范(有亲制古琴传世);明代古琴斫制在浙江地区达到高峰,出现了钱塘汪氏(汪舜卿,汪舜臣)、钱塘惠祥、祝公望等名家(以上均有作品传世)。
清代,古琴在萧山独树一帜,著名琴家黄勉之早年便跟从萧山陶梦兰学习古琴,1956年《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更是收录了萧山籍琴家沈草农弹奏的《平山落雁》。在此环境下杭州浙派古琴家徐元白,汪庄主人(现西湖国宾馆)汪自新开始制作古琴,民国初年受萧山古琴影响,陈养君父在所前其所创的“陈兴记”内蓄琴,受其父影响陈养君自幼与其父研究古琴构造,建国后在浙江农业大学学习期间,接触杭州琴人,并在交流过程中精进古琴斫制,技艺提升。70 年代受国内经济等一系列 因素影响,陈养君暂停古琴斫制,因斫琴涉及木工,漆工,其加入萧山建筑公司谋生直至因病退休。初中时期陈养君外孙王成春开始接触古琴,便向其讨教斫琴技艺,其后陈养君断断续续向其传授斫琴原理、工具使用等一系列技艺,并将先前其所用斫琴工具和其父遗留的清代琴书及古琴弦一并交予王成春,完成斫琴技艺的交接传承。
斫琴对于古琴文化从早期的古朴,直到发展到后来的博大精微这一整个的全过程,始终与演奏等实践行为“相须相随”不断为古琴艺术的提高升华,进行着与之相应的调整,改进。对琴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斫琴”历来被朝野上下的无数琴家所参与、重视。除此之外,因古琴制作工艺考究,周期浩长,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一张普通的演奏级别古琴均在万元以上,名家级别更是价值不菲。若能推动周边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对于当地人民也是可观的收入,且通过斫琴这一并不落伍的技艺更能让人民切实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招来一大批相关传统行业者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