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艺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与承

151次浏览 · 由 花昼 于 2022-04-13 整理

“锦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要论中国古典乐器,弦乐器当属其代表,古人的情思绵长尽在这一弦一拨中。自近代起,西洋乐器的兴起,使得弦乐器等中国古典乐器备受忽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直至现在,西洋乐器仍旧深受国人欢迎,不过,如今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带来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古典乐器凭借悠久而满含底蕴的历史,迎来新的一轮传承。本次访谈有幸邀请到了青年古筝演奏家闫晓艺,为我们分享她与古筝的相处时光,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与承。

闫晓艺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与承

记者:您好,闫老师,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您来接受我们的专访。

闫晓艺:您客气了。

记者:闫老师现在已经是青年古筝演奏家了,那么我很想问一下,在一开始闫老师是因为什么而选择学习古筝的呢?

闫晓艺:刚一开始是因为喜欢,我母亲在90年代那会儿给我寻老师就寻了两年,后来长大一点,在练筝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古筝所蕴含的那种传承千年的美感和那种独属于古人寄思传意的意蕴,让我真正的爱上了古筝,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这一爱就是二十多年。

记者:确实如闫老师所说,古筝和筝曲都是极美的,我也非常喜欢古筝,也知道学习古筝绝非一日之功,那您可以简单分享一下您学习筝乐的经历吗?

闫晓艺:我九岁习筝,2002年考入了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那年我才初二,却跟许多人一样开始了北漂的求学生涯,这一漂就是十年。那个时候,同龄人都在想着怎么吃喝,怎么玩乐,去一次西单百货要买什么,而我已经开始惆怅高考了。就像你说的,筝乐绝非一日之功,想要有一个漂亮的成绩,我只能每天坚持不懈的练筝,尤其高考那段时间,我几乎不出琴房门,一天有12个小时是在琴房练筝的,还好,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成绩还不错。

在我埋头练筝的日子里,我特别想要感谢一下我的恩师——那时中国音乐学院双硕士学位毕业的张小群老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从张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师者即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没有张老师就没有我如今在古筝事业上的成绩,无论是艺术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张老师都教会我很多很多。

闫晓艺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与承

记者:听了您的分享,我心中也不由得对张老师肃然起敬。如今您也是筝乐一方代表了,我想问一下,对于筝乐,或者说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闫晓艺:传承,顾名思义要有人传,也要有人承。那么,何人传?何人承?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要说一下近些年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我个人理解的是:首先,要传承,所谓传承不能只是简单浅显的了解,而是要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份子)代代相传,追求空间和历史的横向及纵向发展与传承,让每一代人都能够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最根本意义和内容,就像传统音乐中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律、调、谱、器,也要对传统艺术有正确的审美认知、审美理念、审美感受;其次,要认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层次的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从心底里产生认同感和使命感;最后,是自信,越了解就越震撼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魅力所在,那种超出表面意味的历史厚重感、底蕴感,让人在深层次体味到之后,会让中国人不由自主的从心底里涌出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自信感。

体现在器乐上,就像我们的传统乐器古琴、古筝、、箫等,我们所欣赏的不仅仅是器乐之美,而是器乐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之美,底蕴之美;还有传统的乐律学,我们所习得的也不止是简单的技法,无论是三分损益法、十二律,还是如今我们的新法密率(也就是十二平均律),都浸润了所属的年代历史与经过,因此才是充满着神奇魅力的。中国音乐可考史能追溯到9000年前,代表是河南舞阳出土的早期贾湖骨笛。如此深厚的传统音乐底蕴,传,就要负责任的传,不能只知其一二就说自己是传承;承,也要负责任的承,不能一时兴起事后不管不顾的承。最早的音乐传承靠的是师父与徒弟的口传心授,现如今有了更便捷的承载,有了更多的前人经验,我们就更要负起对于传统音乐传承的责任。

闫晓艺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与承

记者:闫老师的境界是我所比不了的,不过,听了闫老师这么一番话,我心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也更深了。了解了传承,我还想跟闫老师聊聊您近期的活动经历,听闻您最近参加了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对此您有什么体会吗?

闫晓艺:有瑕疵但也不遗憾吧。瑕疵是觉得心理素质还是有所欠缺,没能将最完美的舞台和音乐呈现给大家,但是我来过了,体会过了,心中就是不遗憾的。

记者:经过这次金钟奖比赛,相信闫老师以后在筝乐领域会达到更高更深远的境界的。之前也有了解到闫老师您还曾担任过很多古筝大赛的评委,您有没有什么话是要对参赛者讲的?

闫晓艺:只要能站在比赛的舞台上,就是好样的!那份勇气、那份执着、那份自信就是他人所没有的,所做不到的,未来也是属于他们的,相信他们会越飞越高的!

记者:有很多家长很喜欢古筝,让自己孩子从小学习古筝,但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古筝,您对这些琴童的家长在习筝路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闫晓艺: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仁智之器,特点是左手的按揉吟滑和右手的花指及双手的刮奏(模仿流水声)。古筝最忙的就是左手,既要按揉吟滑,又要弹奏,右手会弹奏的技法,左手也必须会,所以单纯从小孩出发,对于开发小孩大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乐器。我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既然选择了古筝,就要培养兴趣,就要持之以恒,这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配合和粘合,身为学校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寓教于乐;身为家长也要有正确的辅助态度,要以鼓励为主,毕竟百人百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式练琴,哭也是练,笑也是练,为什么不让孩子笑着练呢?孩子在练习的时候是快乐的,长此以往就会练琴产生兴趣,有兴趣之后就会想要了解、想要努力,就会喜欢上、爱上了。因此,对于小孩学筝,除去小孩本身自己的喜恶,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和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感谢闫老师百忙之中与我们分享这么多有关筝乐,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我们都受益匪浅,那么本次访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再次感谢闫老师的到来,您辛苦了。

闫晓艺:你们也辛苦了。

涉及艺术家

闫晓艺,9岁习筝,2002年考入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音乐系古筝专业,先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张小群老师、中国戏曲学院李军教授。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古筝(拼音:Gǔ Zhēng)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拙 于 2025-01-05 整理
作为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传统乐器,古筝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不恰当的维护可能导致弦松、木裂等损坏。
阅读全文 >>
由 CT. 于 2024-12-20 整理
对于古筝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回南天的到来意味着要特别注意对乐器的保护。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4-11-23 整理
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乐器,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雅士,用它那灵动的琴弦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众多古筝名曲之中,《秋芙蓉》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4-11-20 整理
古筝曲《闹元宵》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琴弦的拨动间徐徐展开。
阅读全文 >>
由 卷鹅 于 2024-10-28 整理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伊犁河。它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古筝曲《伊犁河畔》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伊犁河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情。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