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二胡的印象,来源于旧时街头卖艺的“阿炳”。二胡特有的悲凉乐调对鼓膜的震动,配上“阿炳”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总能让身处暖春的人如沐风雪,心生戚然。家住宜良县竹山镇禄丰村的赵建勇痴迷二胡近20年,他不仅拉得一手好二胡,还亲手制作了500多把二胡。昨天下午,循着咿咿哑哑的琴声,记者去寻访这位拥有一双巧手的制琴大师。
中年痴迷二胡,自学成才
见到赵建勇先生时,他正坐在椅子上拉着二胡,虽然已经50岁了,但根本看不出年龄感,浑身透着文艺范。受父母的熏陶,赵建勇从小喜欢音乐,但对二胡这个东西自己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32岁时候特别喜欢发烧音乐,于是他开始自学二胡,谁知这一拉却也二胡结下了情缘。
颇具音乐天赋的他刚学习二胡时,非常轻松容易。“但在提高技艺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为此,我四处请教老师,在老师们的指点下,我的二胡越拉越顺。我比较擅长拉二胡独奏曲和一般歌曲。”赵建勇说。
多年来,不管多忙、多累,赵建勇都在坚持练习二胡,成了家里人眼中的“二胡痴”。
酷爱音乐的人大多都爱好乐器,赵建勇也不例外,在四处寻找也没有买到一把满意的二胡后,2006年,赵建勇便萌生出自己制作二胡的想法,于是他找来制作二胡的木料、竹子等材料,并以买的二胡作为模板,进行制作。
“自制二胡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前前后后一共调整、修改了几十次,我才成功地制作出一把二胡。拉着自制的二胡,那种感觉可美了!”赵建勇说。
经过几年的沉淀,赵建勇已经制作出了不少二胡。为了让自己制作二胡的手艺更加精湛,多年来,赵建勇到过全国各地去找专业的胡琴制作师学习交流,甚至到苏州、山东等制琴厂交流选蛇皮、蒙蛇皮的绝技。偶然机缘,赵建勇结识了中国音乐学院的赵志扬老师。在赵老师的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二胡制作理论。随着理论基础的稳固,赵建勇制作二胡的技艺不断精进,为了增强琴与人的契合,赵建勇认真琢磨了二胡在各部分关系的协调性,努力追求演奏者把琴拿在手里的舒适度、共振性和流畅性,还专门研究和改良了二胡制作工艺,自成一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取名为云胡乐器坊。
在2018年的第二届“中国好二胡“全国二胡制作交流大赛上,赵建勇的两把二胡,取得一金一铜的好成绩。
“此次获奖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今后的道路。二胡除了是乐器,还是一件工艺品,无论是演奏家,还是欣赏音乐的人,好的二胡就是要给人们在一切环节上美的享受。”赵建勇说。如今的赵建勇对待制作行业更加的谨慎和严谨,他认为乐器制作行业不只是继承,还要发展,技艺的研发绝不能故步自封。制作二胡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和升华自身的过程,海纳百川才是最高境界。
获奖后,赵建勇在制琴界名声大振,胡琴销量与日俱增,手工制作速度快要赶不上销售速度了。浙江,甘肃,重庆等地都有人专程来买琴,最多一人买走五十余把。除了买琴,登门拜师来学艺的也大有人在。福建、辽宁、太原、广西等多地,皆有人来学艺。只要真心、诚心来的,赵建勇来者不拒,耐心指教,倾囊相授。
采访中,赵建勇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发现在云南学二胡乐器的群体越来越少,除了音乐学院学生,几乎大部分为中老年或者少部分二胡爱好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二胡这个民族音乐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他也会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保护民族乐器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守护二胡的灵性与音乐的精魂。
如今的赵建勇家里经常传出悠扬的二胡声,他也被村里的邻居誉为禄丰社区的“文艺”人,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以琴会友,希望更多的二胡爱好者前来聊二胡。赵建勇已经制作了500多把二胡,手艺娴熟的他平均一年能制作出100多把二胡。自制一把普通的二胡的成本约为500元/把。开设了自己的二胡展览室、研究新的经营渠道,研发二胡改良技术、积极参与各种音乐会、制作比赛等,让自己的二胡事业愈发枝繁叶茂。也许,只有像他这样富有激情的人,才能在二胡制作中赋予乐器一种特别的情感,才能使在他手中制作的二胡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