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260次浏览 · 由 小何 于 2022-03-10 整理

贾炳正是晋剧界一位深受尊崇的演奏家,70余年的从艺岁月里,他的艺术生涯与晋剧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司鼓艺术,功底扎实,戏路宽广,打文戏稳健舒展,打武戏明快洒脱,伴奏富于激情,具有感染力。贾炳正15岁开始拜师学艺,曾为丁果仙、程玉英、王万梅、王爱爱、程玲仙等名家司鼓,1953年,贾炳正进入榆次专区晋剧团(今晋中晋剧团),经过长期演出的磨炼,形成了博采众长、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晋剧打击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一、博采众长的演奏艺术

贾炳正自幼在戏院长大,借着父亲在戏院工作的便利,经常跑到后台看师傅们的文武场演奏。他认真观察后发现,在乐队中有一位师傅的地位不同于马、铰子、铙梆子等乐师,这个处于中心地位的人便是板鼓师傅。年幼的贾炳正并不知晓司鼓的作用,也不清楚手势、底号等专业术语,但他却一心想打板鼓。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默默记住了武场中各种乐器组合,熟背了许多简短的锣鼓经。

旧时的戏班里,师傅传授徒弟技艺的方法就是口传心授。当时太原有名的戏院,如新民戏院、新化戏院,中路梆子文武场师傅高手云集,有打板鼓的满堂师傅、击铙钹的油汉师傅、拉胡琴的万金师傅和击马锣的润生师傅。为了能从前辈那里多学习一些演奏方法,贾炳正经常给武场乐队的师傅们跑腿做事,时间久了,师傅们看贾炳正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就在空闲之余传授给他一些简单的打板鼓技巧。自此往后,每当戏院开锣,他就蹲在鼓师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鼓签子,看击打位置,观察手势,默记节奏与签法的变化,回到家便拿起自己的鼓签子练习巩固,把每段学会的锣鼓经牢牢记在心里。

除浸在戏院看师傅们演奏外,年少的贾炳正还经常去晋剧票友那里锻炼。在一些不重要的戏份或者乐师们休息的时候,他就主动要求替师傅们打几下,虽然是不起眼的一小段,但对于贾炳正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在戏院众位师傅不经意的传授指导和票友们的鼓励支持下,贾炳正不断地刻苦练习,为日后正式拜师学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46年,贾炳正进入“复兴舞台”,正式拜王德胜为师傅,开始走上打击乐的道路。在王师傅的严格要求下,贾炳正真正做到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成铁签子功,这使得他在演出伴奏中,双手十分灵活,连续打好几个小时都不会迟钝一下。后来社会局势动荡,戏班暂时解散。在这段时间里,贾炳正经常到太原新化戏院,学习申天福师傅打板鼓的技巧。申师傅在才子佳人戏和帝王将相戏中,使用的手法不尽相同。小家具时签法轻巧俏皮,细腻精致,大家具时签法扎实稳重,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节奏鲜明。申师傅的演奏双手配合协调,疏密有度,轻重适宜,与演员的唱腔配合得严丝合缝,贴腔贴韵。贾炳正认真研究申天福师傅的这些特点,并将其技法融合在自己的板鼓演奏中。与此同时,贾炳正还与当时的著名琴师刘根戌、刘柱、常国辑、秦亮等一起伴奏,学习了许多文场伴奏的技巧与风格。

1949年4月,王德胜师傅跟着“七月剧社”南下后,贾炳正成为剧团的司鼓。文武戏的鼓板伴奏,让贾炳正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1954年全省戏曲汇演的时候,贾炳正意识到底号问题是限制自己发展的“拦路虎”,经老师傅们的指点,他寻到赵廷杰师傅(润生师傅)请教底号问题。在润生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贾炳正对底号有了正确的认识,学到了许多签法绝技。润生师傅还将一些即将失传的打击乐技巧传授于他,使他在演奏艺术上不断进步。

贾炳正在众位师傅的教导和自身不断努力下,板鼓演奏技术日渐成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对晋剧打击乐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如《教子》的开幕曲,在老《教子》中是没有的。为了配合王春娥一上场的表演情绪,体现她悲苦的身世,贾炳正设计用传统【小武苦相思】为基础加上弦乐伴奏,之后接曲牌【跌落金钱】,这样的改革既避免了曲调的单调突然,又为人物唱腔烘托了气氛。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奏法一直保留至今。

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谱例1

在贾炳正的司鼓生涯中,他在吸收名家各派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保持晋剧风格的原则进行创编和演奏,与演员的唱腔和表演默契配合,鼓签子的变化配合演员的动作要领,有棱有角,强弱分明,准确无误。他的板鼓在节奏上紧而不毛,慢而不扯,轻重缓急的变化恰到好处。他的演奏紧贴唱腔,音响适当,始终体现一个“伴”字,从不喧宾夺主。

二、勇于创新的记谱符号

(一)规范板鼓签法

人们常说,“板眼也是红黑”,即把“眼起板落”等同于“黑起红落”。晋剧武场打击乐器分为“红家具”和“黑家具”两类。在实际演奏中,马锣、铰子、梆子这类强位置上使用的乐器称作“红家具”,铙钹、手锣等弱位置上使用的乐器称作“黑家具”。鼓板既不是“红家具”,也不是“黑家具”,它是舞台音乐中的一件指挥乐器。司鼓持签打板鼓时,两支签子与音符间的红黑位置形成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鼓板签法”。

长久以来,晋剧武场依靠师承关系的传授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鼓板“签法”,有些签法在实际演奏中效果并不理想。作为鼓师的贾炳正,在规范鼓板签法、实现指挥规范化道路上不断摸索,在前辈鼓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使得乐队指挥井然有序,演奏效果得到保障。

贾炳正确立的规范签法,即右签执红位,左签执黑位,也叫作“正签子”或“正手签子”,是根据人体的自然生理规律和实际应用要求而确立的。人的两只手持两支鼓签在板鼓上击打时,多数人双手的力度是右强左弱,所以右手打在强拍位置符合音乐的强弱规律。右签击鼓为“打”,左签击鼓为“巴”,用左右签的明确分工来启示红黑家具与强弱位置,使各种击垫顺手流畅,完美地配合了演员的行腔表演和舞台气氛的渲染。

(二)创立范子与手势标号

在晋剧文武场实际演奏中,除使用规范的签法外,作为乐队的指挥,必须掌握的本领是准确出示手势,贾炳正的手势就是“范子”。“范子”是司鼓启示乐器“张口”幅度和击打力度的“计量手势”,是由手部连同臂部的运动构成的。贾炳正创立了四类三级范子标号,用箭头符号表示,分别为双签尾( ),表示双手一起起范子;签尾偏右( ),表示右手起范子;签尾偏左( ),表示左手起范子;无尾( ),表示手板起范子。

司鼓们常说“手势”是“无声的预令”,贾炳正的手势标号由签头、签杆和签尾三部分组成,签头有四种标号,签子空悬“○”、签子虚落或虚拖“△”、签子落鼓实按“▲”和签子从右胁下向鼓面猛搓过“ ”。 手势标号分为左手手势、右手手势和双手手势等 28 种。

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谱例2左手手势

“夸将”手势表示右签起范子准备击时,左手背向上,签尾猛向左上方划去,从哑家具突转到“紧硬五锤”。各种“哑家具夸将”音乐表现了人物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心情,到“硬五锤夸将”中则表示绝处逢生,成竹在胸的舒展胸怀。

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谱例3右手手势

“猛收”“猛出”这一手势用于音乐气氛火爆时,速度飞快,节奏感很强。在第三小节处,左签驻击,右签在后一拍的黑位上(弱位)猛收,猛收之后空一拍紧接下拍的红位上(强位)猛出至鼓心挑一下,仍在红位,再冲到后半拍的黑位。

贾炳正的板鼓艺术探析

谱例4双手手势

如谱例所示,“老八锤”手势在第二小节处,两手背翻上抬起,手腕向下勾,鼓签栽向鼓心,是“老八锤”的预令,这一手势放在引锤之后的空拍,接后面的老八锤。第四小节的后半拍空拍用的手势为“半月儿”手势,两签子从鼓心缓缓向两侧平行滑去,双签滚奏后缓缓向左右两侧离开鼓面,相当于抽签子,而后的两小节鼓签不再击打。

贾炳正根据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出一套标记清晰、形象生动的板鼓手势记谱符号,规范了晋剧文武场的演奏,起到了指挥乐队、调度全台、把握节奏、引领起止的戏曲乐队核心作用。

三、不拘一格的传承教学

(一)师徒传授

20世纪60年代初,在政策号召下,由晋中晋剧团组织,有7人与贾炳正建立了师徒关系,他们是胡万俊、冯仁英、赵九宁、董静国、宋来祥、李永安和王成秀,这是贾炳正的第一批徒弟。贾炳正根据每位徒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严格训练,在鼓谱的唱念、签法的运用和手势的变化上言传身教,为培养出优秀的晋剧鼓师尽心尽力。

(二)社会传授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能让徒弟们有更多历练的机会,贾炳正离开了乐队。正赶上晋中晋剧团开设培训班,团里便抽调贾炳正去担任戏曲音乐教师,培训班共有学生和老师80余人,贾炳正主要从事教学和创作工作,传授学员样板戏以及一些新编戏,培养文艺接班人。闲暇之余,贾炳正还不间断地到太原、太谷以及阳泉等地,为晋剧打击乐爱好者现场辅导,不遗余力地为晋剧的传播和发展尽心尽责。

(三)学校传授

1975年,晋中艺术学校成立,聘请贾炳正为学习晋剧的学员与学生教授演奏技巧。在艺校期间,贾炳正因材施教,让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演员学习板鼓,上打击乐课,不断体会人物与伴奏的关系;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从最初的签法练习开始,即便是学生照谱演奏下来,他仍要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说明,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论上扎实,还要把这些知识都理解透彻,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贾炳正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毕生的司鼓技艺和舞台经验传授给众多的徒弟与晋剧打击乐爱好者,不分年龄与职业,义务为广大的戏迷朋友们演出,无论是谁登门求教,都倾其所能耐心指点,他的艺德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称赞。

结语

从《晋剧打击乐》到《晋剧传统锣鼓通谱》,贾炳正用30余年的时间,对晋剧板鼓艺术孜孜以求,为锣鼓谱的系统性研究做出了开拓性探索。“艺须德辅,功自苦追”是贾炳正一生司鼓的真实写照,耄耋之年的他用板鼓奏出了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

涉及乐器

板鼓(拼音:bǎn gǔ)一种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猜你喜欢

由 一口泡芙 于 2022-03-14 整理
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钟,浙江省全省各地共有279人上榜,其中就有来自绍兴市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邢奏滨。
阅读全文 >>
由 青鸟 于 2022-03-10 整理
早在唐代(618~907)就已用于“清乐”中,那时称为“节鼓”。隋唐时期已用于隋九部乐、唐十部乐的“清乐”中,当时称为节鼓。
阅读全文 >>
由 阿弥 于 2022-03-02 整理
日前,湖北省委宣传部下发通知,由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委宣传部选送的湖北大鼓《六中全会精神大放光芒》特色展演作品。
阅读全文 >>
由 棠舟 于 2022-02-10 整理
演奏时,将板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藤或竹制鼓箭敲击,不仅鼓心、鼓边发音高低有别,使用点箭(用鼓箭点击鼓面)或满箭(平击鼓面)发音也不同,有双打(双手持箭齐打或交替滚奏) 、单打(右手执箭击鼓,左手持拍板敲击)、闷打(左箭压住鼓面,右箭打鼓面,发出闷音)等技巧。
阅读全文 >>
由 华夫饼 于 2022-02-10 整理
板鼓因适用的剧种不同,而在规格上有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之分。小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仅有5厘米,鼓中间高11.5厘米,鼓下口直径23.5厘米,发音高亢脆亮,主要用于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伴奏以及器乐合奏,适用范围较广。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