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葫芦丝花舌音技巧探析

444次浏览 · 由 茯苓 于 2022-05-24 整理

从近二十年来葫芦丝艺术发展的脉络看,其中有一条“主脉”,就是演奏技巧(严格地说是吹奏技巧)的丰富化、多样化,究其原因,无疑是音乐创作的繁荣。

音乐风格的扩展和人们对演奏技巧的移植运用,这种情况很多人持有三种态度。

一是保守态度,认为移植、借鉴其它乐器的技巧破坏了葫芦丝原有的音乐风格。

二是开放态度,认为葫芦丝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风格多样化、技巧丰富化是必由之路。

三是中庸态度,也就是前两种观点都坚持。暂且不论孰对孰错,这属于音乐美学的问题,既然葫芦丝演奏技巧多样化已成事实,那么我们仍然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对这些技巧进行辨析和运用,而不是盲目的坚持“拿来就用主义”,本文以花舌为例。

一、关于“花舌”

很多葫芦丝教材(包括各种吹管乐教材)将花舌成为“嘟噜”、“打嘟噜”,这是民间的一种形象性说法。实际上,花舌并不是吹管乐的技巧,而是一种语音发音方法,在法语、意大利语、俄语、德语等语言中,都有着“花舌”特征的语音发音。具体怎么解释,我就不展开说了。(我说过,对葫芦丝音乐及其文化的研究要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因为这能够解决很多我们未知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二、花舌的根本属性

花舌的根本属性就是颤音,也就是以气息为基础、以“舌”为主要活动载体和阻气部位形成的颤音。

三、花舌的三种类型

(一)齿龈颤音

又称为舌尖颤音,在葫芦丝上最为常用的颤音。以舌尖、齿龈构成阻气,形成舌尖颤动。

(二)小舌颤音

指的是通过运用气流冲击“小舌头”,学名叫作悬雍垂,在打开口腔的情况下,发出”he”的音,形成小舌头颤动。

(三)大舌颤音

又称为舌颤音,指的是以舌根为支撑,带动舌头整体前后颤动,这种技巧是吹管乐器的特色技巧,在音乐中起到烘托情感气氛的作用。

四、三种花舌在葫芦丝上的运用

(一)齿龈颤音适合在中音re、dol、低音si、la、sol上运用(筒音作sol)

(二)中音sol、la或者高音dol(宽音域)等适合运用小舌颤音;中音mi可用齿龈颤音,也可用小舌颤音;

(三)舌颤音在长乐句中,尤其是抒情强烈的乐句上运用。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碍与暧 于 2024-03-11 整理
在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全年湿度较高且气温变化较为明显,葫芦丝这类木质和竹制吹管乐器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南方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的葫芦丝保养建议与具体措施。
阅读全文 >>
由 辞惘 于 2024-03-11 整理
在葫芦丝演奏的各种技巧中,波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为葫芦丝音乐赋予了生动活泼、婉转悠扬的独特韵味。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其音色婉转悠扬,极具韵味。在葫芦丝演奏技法中,叠音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阅读全文 >>
由 小小瞬 于 2024-03-10 整理
葫芦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吹管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打音”作为一种基础而又重要的演奏技巧,对于提升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4-03-08 整理
在众多民族吹管乐器中,葫芦丝和巴乌都是极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音色悠扬动听,易于上手,深受音乐爱好者欢迎。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应该先学习葫芦丝还是巴乌,需要根据这两种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个人兴趣进行综合考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