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的改革

128次浏览 · 由 孤勇者 于 2022-02-23 整理

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向前发展。

锵的改革

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锵为两个条马、三排音、 七声音阶排列、二十一个 音位,琴箱前长81.8厘米、后长99厘米、宽35.2厘米、中高9 厘米。

50年代末,乌鲁木齐 维吾尔族老人 阿西木改革制成第二代锵,两个条马、三排音、音位纵向小二度、横向五度排列,有三十四个音位,半音齐全,音域g—e3。

此后,又在第二代锵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琴体增大、弦距加宽、保持两排马的改革锵,发音既清脆又洪亮。

60年代以后,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 杨竞明等和北京 民族乐器厂合作改革研制的、具有四个条马、六排音、四组音域的 变音 扬琴,已在新疆各艺术团体中广为使用,它的共鸣箱前长78厘米、后长118厘米、宽51厘米、中高8厘米。

新疆制作的锵琴体骨架采用金属结构,内腔装设齿形音梁、横衬条,面板上增置铝制 滚轴及滚轴条等部件,克服了新疆气候干燥、温度变化急剧、琴体弯曲变形、易跑弦等缺陷,又使音色亮度增加、音量增大。

至今我们使用的锵其音位是在变音扬琴的锵音位 排列图基础上,参考了70年代改革制成的广州 十二平均律扬琴的音位而设制的,半音齐全,可以 转调和演奏临时 变化半音。

涉及乐器

镪(拼音:Qiāng)来源于“ 丝绸之路”直接传入新疆地区,其时应早于明末,18世纪末又传到东疆哈密。

猜你喜欢

由 夜夜 于 2022-03-10 整理
扬琴于明代末年自波斯(今伊朗)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在广东沿海一带流传,后逐渐遍及闽浙、江淮和中原。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