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锣,常与别的打击乐器相互配合,但它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常见的大锣分为低音大锣、朝鲜族大锣和迎亲大锣。
低音大锣是京戏中所使用的大锣,又分苏锣与奉锣。苏锣又称光锣、低音锣,因发苏音(深厚而悠长的低音),故称之。奉锣又称高音京锣,因始造于旧奉天省而名,东北一带称大锣。
朝鲜族大锣,是朝鲜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尤为盛行。
大锣铜制,锣面平坦无脐,近边部呈坡形,锣边较窄并向背面收束,锣面直径厘米、锣边宽3厘米、背口直径50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棰头包布的木棰敲击。音色低沉浑厚,声音传播甚远。用于器 乐合奏、朝鲜戏剧、地方戏曲和民间演唱伴奏。常与大金、小金、大鼓一起使用。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朝鲜族大锣一面,锣面直径51厘米、边宽2.5厘米、背口直径48厘米。
利川市南坪乡大罗村,流传着从明朝末年传至今天的"九锤迎亲锣"。该大锣是南坪乡大罗村"独树湾"李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族宝,直径1米左右,音质纯 正浑厚,与普通大锣的音质差别较大,制于明末清初。据介绍,"独树湾"李氏家族自其祖上在顺治年间落户利川以来,家家户户娶媳妇都要由四人抬着祖传的这面锣鸣锣开道,如今,独树湾"九锤迎亲锣"已经传到了李家第十三代的子孙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