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鼓的形制结构

78次浏览 · 由 亦寒 于 2022-02-11 整理

用当地生长的梧桐树、芒果树或椿树的大树干掏空制成,外形与水缸相似,两端一头大、一小头,两面都蒙以牛皮、麂皮或其它兽皮。

鼓身大小不一,规格尺寸不定,一般全长100厘 米~1 20厘米,大的一端鼓面直径50厘米~60厘米,小的一端鼓面直径25厘米~30厘米,皮膜先附在两个大于鼓口的铁圈上,然后分别盖于两端鼓口,用牛皮条勒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力。 鼓的内部结构特殊,掏成中间可以互通的两个鼓腔,故能产生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有着较长的余音。

抬鼓的形制结构

鼓身中部一侧还开有一个直径3厘米~5厘米的圆孔。在陇川的傣族地区,平时将鼓泡在水里,使用前再把鼓捞起,将鼓腔中的水由圆孔倒出;在陇川的德昂族地区,鼓则不泡在水里,平时置于小乘佛教寺院,而是在使用前,要从圆孔灌入一定数量的水或酒润湿鼓身,以获得较好的音响效果,故此而有水鼓之称。

涉及乐器

抬鼓(拼音:Tái gǔ),又称水鼓。傣族、德昂族棰击膜鸣乐器。德宏地区傣语称梅藏嘎。德昂语称格楞当,为大鼓之意。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百多年前,傣族、德昂族民间就流传这种大鼓了。明代李思聪《百夷传》载:“其乡间饮宴,则击大鼓,吹芦笙,舞(盾)牌为乐”。说明它广泛用于盛大节日和民间娱乐场合中,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传不衰。

猜你喜欢

由 Fucui 于 2022-02-11 整理
抬鼓多在院坝上演奏,常以一个或两个抬鼓为核心,周围有十几个象脚鼓紧紧相随,每个象 脚鼓还都配以一面铓和一副傣镲。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