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韵之美:如何高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古琴

9次浏览 · 由 陆晨 于 2025-04-17 整理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种方式来放松心灵、寻找内心的宁静变得尤为重要。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内心平和的选择。然而,对于许多爱好者来说,如何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来自学古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有效地自学古琴。

探索古韵之美:如何高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古琴

1、业余学琴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不可急于求成或忽冷忽热。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

2、多渠道地吸收有助学习的信息,尽量收集有助学习的一切资料,包括教材、专辑、视频、演奏会等渠道,用心观摩学习。例如电视上有时候播放古琴曲目,从中哪怕学到一个指法,或明白某个地方是怎样弹的,就有了收益。

多和别人进行交流。包括学琴者和其他音乐人、非音乐人。他们或者能教你弹琴,或者能教你音乐理论,或者能给你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建议,这些都是学琴不可缺少的。

3、多琢磨、思考,讲究学习方法:

见缝插针地学习:做家务时可以听自己正在学习的琴曲;睡觉前可以进行冥想(把乐曲的旋律或弹奏过程冥想一遍);开会(那种谋财害命的会)时可以做指操(离琴的指法练习)等等。

把目标分成逐小块进行解决:例如学习一首琴曲,先看看是否有把握拿得下来?然后先把它的旋律听熟,分段(甚至分句)进行学习。把月目标分成周目标、日目标,逐个完成。

把自己的弹奏录下来听:弹奏过程就是一种提高。让亲戚朋友来听自己弹奏,一方面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作为听众,他们往往最容易发现不足。

灵活地学习:守规矩,但也不要太受规矩的束缚。每个指法都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并视曲子的需要、个人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处理。

充分领会乐曲意境:例如琴曲《梅花三弄》。乐曲描绘梅花傲雪孤高,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演奏中揉、按、放、和,古朴典雅为其骨。还可以调动其他因素来帮助自己理解,如关于梅花的国画、书籍、摄影、舞蹈;唐诗中的咏梅诗等等。

提高自己的乐感:乐感不是短时间内能一步到位的,要靠平时多练习。例如自己多动手进行古琴的调音;多唱谱、记谱等。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俗话说:“功夫在琴外”。文学、绘画、历史、个人阅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乐曲的理解、弹奏风格产生影响。

4、补充乐理知识:

业余学琴较易忽略的就是乐理的学习。不一定要学得很深,但起码要懂得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满足学琴的需要。例如音符的时值概念,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区别等等具体问题;还有琴的转调,转来转去容易让人糊涂,如果掌握乐理知识,知道调性之间的关系,就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5、避开一些学习的误区:

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基础没打好就急于学琴曲,越学越难,越学越没兴趣。

忽视左手吟、揉、绰、注等细微指法的练习:造成左手技法单调或弹奏起来没有感情,没有韵味。

忽略右手指法练习:学习琴曲后就忽略了对右手的指法练习。右手力度、弹性不足,颗粒性不强,出音不是生硬就是含混。

翘首弄姿,本末倒置:盲目模仿古筝演奏的形体动作,弹奏时表情、形体动作过于造作夸张,和乐曲极不协调。本来,表情、形体动作是弹奏时感情和乐曲高度交融后的产物,是自然流露的结果,很多初学者还没做到“寓情于曲”,倒先学会了翘首弄姿。至于那些十几、几十人的合奏,动作一模一样,象是军训过似的,更不必说。

“杂菜煲”:初学者最好从某个古琴流派扎扎实实学起,等到根基扎牢,再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不要东抓一把,西刨一下(无目的、无系统)。能成“佛跳墙”则好,否则则成“杂菜煲”。

短期行为:受到电视、媒介的影响,一时心血来潮,以为两三个月就能学会古琴。或是抱着某种功利的目的以求速成。

考级:考级是好事,但不要太看重,道理很简单:“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

同行相轻,非要一较高低:没意思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苏肆 于 2025-04-03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长河中,古琴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在这众多的古琴名曲之中,《白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清幽、淡雅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钟爱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5-03-31 整理
《秋鸿》是中国古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以悠远深邃的意境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天井 于 2025-03-07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以其深邃的音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在众多古琴曲目中,《普庵咒》以其独特的佛教背景和禅意悠远的音乐风格,成为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阅读全文 >>
由 肖毅 于 2025-02-26 整理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浩瀚星空中,古琴曲以其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四大景》作为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古琴音乐的精妙与深远意境,同时也将听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阅读全文 >>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5-01-08 整理
随着寒冷的冬季降临,气温骤降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对古琴这类精致的传统乐器提出了特别的保养要求。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其音色之美、韵味之悠长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为了确保在冬季也能保持最佳状态,让这流传千年的雅韵继续在寒冬中回荡,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保养技巧。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