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百年发展的古琴到了二十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古琴自身的特殊性,它没有能够像二胡、琵琶、古筝、阮等中国其他乐器那样很快融入新的时代。
与之相对应,古琴美学也主要集中在对理论遗产的整理和琴学传统的阐释上,但发展动力明显放缓。对于古琴来说,发展也才是保存古琴传统的最好和真正有效的方法。
表现论在传统琴学中已经存在,比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是一个关于表现的话题。不过,表现论在古代琴学中始终未能上升为主题,它只是依附于其他主题中发挥作用。
在对古琴美学表现意义的探索中,许多演奏家和理论家都进行了许多工作。不过这离真正将古琴的定位和内涵的确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古琴由于长期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法器」,积淀了异常深厚的哲学文化意味。如果这些非音乐性的因素被当代剔除,仅仅将古琴看作为一种乐器,它到底是否还具有价值?
它就像是一个具体的谜团一样,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习琴者来说,传统是什么,发展又是什么,或许是一辈子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