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120次浏览 · 由 花昼 于 2022-03-10 整理

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门口的一栋楼房里,几位“00后”年轻人正围站在电脑旁。一位个子瘦小、头发凌乱、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男人,正端坐在电脑前,耐心细致地给徒弟们讲解黄泥鼓设计图制作方法。他就是自治区级项目“瑶族黄泥鼓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冯文标。

这个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工作室,是冯文标于2017年打造的。在这间工作室里,冯文标和他的团队共设计制作的传统黄泥鼓、改良黄泥鼓、黄泥鼓文创作品及其它瑶族工艺品达3000多件。

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瑶族黄泥鼓制作是金秀大瑶山瑶族特有的瑶族民间技艺,瑶族民间做盘王、祭祀盘王活动时要制作黄泥鼓、跳黄泥鼓舞,至今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瑶族黄泥鼓制作技艺于2018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1989年出生在金秀县三角乡甲江村朗傍屯的冯文标,家中祖辈都是传统木匠,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对这一行当产生了兴趣。小时候,他常常用木头制作一些飞机、汽车、刀剑等玩具分享给小伙伴,因此村里的大人小孩对这位不大说话却十分热心的“小不点儿”十分喜欢。

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读初中时,冯文标在一次目睹老师傅用传统工具制作黄泥鼓后,深深被师傅精湛的制作技艺和黄泥鼓的神奇魅力所震撼,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黄泥鼓。2003年,冯文标在师傅的指导下,成功制作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纯手工瑶族黄泥鼓。多年后再回想起这得意的一幕,他还会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勤学苦练、资质过人的冯文标在大学期间还自学古建建构设计。2011年大学暑假期间参与县民族化改造设计及施工。2013年6月大学毕业参与贵港市唐人街木结构古建筑建设。2014年独立完成金秀县风雨桥的设计方案,并参与项目施工。二十出头的冯文标已经在县里的民族化设计界中展露头角了。

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大学毕业后,冯文标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家人的支持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创建了“乡水瑶”瑶族文化展示中心(后改做“锦绣瑶服展示中心“和“瑶族黄泥鼓文创工作室”)。此后,冯文标全身心投入研究瑶族黄泥鼓的机械化生产制作,并对原手工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升级。

2018年,金秀县文化馆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黄泥鼓舞(操)进校园”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后,冯文标主动请缨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款适用于青少年儿童使用的改良版黄泥鼓。设计方案一审通过,冯文标又马不停蹄地投入生产制作当中。短短两年时间,他为金秀县“黄泥鼓舞(操)进校园”活动制作出了2000多面改良版黄泥鼓。

非遗传承 黄泥鼓的制作技艺

“怎们样才能让我们的黄泥鼓更受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呢?”冯文标不断地到各地旅游城市考察,分析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并决定顺应文旅融合大趋势,开发黄泥鼓文创旅游产品。带着这份决心和理念,冯文标带领团队设计制作出了一系列黄泥鼓文创作品,如:黄泥鼓酒杯、黄泥鼓茶杯、黄泥鼓形状装饰品等,并甄选部分作品参加区内各级文创产品大赛。其创新的理念和新颖的设计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

2020年8月,冯文标当选政协来宾市第五届委员。他说:“文化是靠时间和精力去悉心酿造的,我只是一个小木匠,文化更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用不同的方式共同传承和发展下去。”

涉及乐器

黄泥鼓(拼音:Huáng ní gǔ)属于长鼓中的一种,是居住在大瑶山上瑶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这种鼓最特别的是要用大瑶山特有的黄泥浆来糊鼓面才能定准鼓音,所以人们便称黄泥鼓。用黄泥浆糊过的鼓面,由于鼓面湿润,增加了厚度,敲打起来发出“空央、空央”的双连鸣音,特别宏亮、动听,音传数里之外。黄泥鼓是用木质软韧而轻便的泡桐树木镂空两头制成。有公鼓、母鼓之分。公鼓腰长,母鼓腰短,鼓头两端呈喇叭形。

猜你喜欢

由 弥光 于 2022-02-14 整理
据瑶族史书《盘王券牒》记载,公元前11世纪,瑶族祖先盘瓢,帮助评王打败高王有功,得到评王的赏赐,配以第三公主为妻,并封为盘护王。
阅读全文 >>
由 弥光 于 2022-02-14 整理
黄泥鼓传说是为了纪念瑶族祖先盘王而制作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