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忽雷的历史记载

247次浏览 · 由 咖喱麦兜 于 2022-02-16 整理

小忽雷是唐代出现的琵琶类型的弹弦乐器。历史较久远。早在公元4世纪时,印度西部的阿旃陀壁画中,已有了琴身呈棒状、梨形的琵琶。汉魏以来,西域乐人通过“丝绸之路”奔集中原献艺定居,带来了经由龟兹而传入的西域曲项琵琶。

忽雷是唐代音乐家韩滉参考西域曲项琵琶的形式,创制而成的两弦乐器,它和南诏的龙首琵琶较为近似。在中国的南诏(今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一带),曾流传着一种龙首琵琶。《旧唐书·南蛮传》(卷二二二下) 载有:“唐贞元间(公元785年—804年)南诏乐器有龙首琵琶一,如龟兹制,而项长二尺六寸余,腹广六寸,二龙相向为首,有轸柱各三,弦随其数。”这种棒状、梨形、龙首的琵琶,于贞元年间经四川成都传入中国内地长安。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唐代韩滉所制的小忽雷,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代名人之手,在文献中多有记述,曾辗转于宫 廷、民间,历尽沧桑,兴盛衰废与共,最终又回到人民的手里。

小忽雷的历史记载

据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和北宋钱易《南部新书》所载,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李适登基皇位,当朝宰相(一说为镇海节度使)韩滉出使四川,于骆谷偶得一坚实、贵重之奇木,请名匠制成二琴,名为大、小忽雷,奉献皇帝李适。《南部新书》记此史实较详:“韩晋公(即韩滉)在朝,奉使入蜀。至骆谷(在今陕西省咸阳地区周至县西南)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探弓射其颠,枝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

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干,载以归。召良匠斫之,亦不知其名。坚致如紫石,复金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 雷”。因便殿德皇言乐,(滉)遂献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在亲仁坊里。”

涉及乐器

小忽雷(拼音:Xiǎo hū léi),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其发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称龙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间流传甚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制作的小忽雷一件,被誉为稀世珍宝。

猜你喜欢

由 小埋 于 2022-02-16 整理
从建中之初,经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到宝历二年的45年中,小忽雷一直藏于内府之中。到了唐文宗李昂时,有一宫人郑女善弹小忽雷,才开始了它的兴盛时期。
阅读全文 >>
由 袁城 于 2022-02-15 整理
小忽雷是一件珍贵的乐器,相传它一直深藏在帝王宫殿里,在一次战乱中流落到民间,后来辗转流传,落到一个有才有志的青年梁厚本手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