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南溪哈号

389次浏览 · 由 默妍 于 2022-04-11 整理

南溪哈号是南溪一种古老民间吹奏乐器,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自娱自乐的道具之一,独具地方特色,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古时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多在腊月、正月十五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里吹奏。又因僰人姓“哈”,所以后人便把僰人发明的土乐器叫做“哈号”,并一直流传至今。

四川非遗:南溪哈号

南溪哈号属于历史遗迹主类,非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传统音乐基本类型。2011年6月,“南溪哈号”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溪哈号是利用竹子自然的竹节,将每节的一头削薄,然后一节节插入成型,削得越薄,接头的缝隙就越小,声音的饱满度也就越好。最长的哈号能达到4米以上,要用竹子20节左右,最短的哈号像未出土的竹笋一样,仅有33厘米。

四川非遗:南溪哈号

制作好的哈号在吹奏前都会提前一天浸泡在水中,也就是通过发胀,让每节竹子之间的连接更密实。这种原生态民间竹号,由于号音清纯简易、清新明快,备受人们喜爱。

四川非遗:南溪哈号

哈号是古代罗龙人民工作之余文娱生活的见证,是先民古朴音乐的宝贵遗存,代表的是南溪罗龙地方民俗。2011年1月以来,中央电视台3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宜宾》、4台《远方的家——夏日到宜宾来看海》、7台《多土——住在岩洞里的人》、4台《北纬30°中国行——追寻僰人的足迹》,以及《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媒体及栏目,相继采访报道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代表性传承人郭道明。

涉及艺术家

郭道明, 南溪县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传承人, 多次参演中央电视台节目。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哈号(拼音:Nán xī hā hào)是一种几近失传的乐器,为瑶族先民所创,与瑶族乐器中的角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嫩竹削制而成。

猜你喜欢

由 F.JCLOVE 于 2022-06-02 整理
在合江县车辋镇有一位手艺人杨松林,他用一根竹子制作出了一种叫花号的民间乐器,这种乐器音调独特,音质浑厚,吹奏时发出悠远的声音响彻山间。
阅读全文 >>
由 茯苓 于 2022-04-11 整理
相传,古时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多在腊月、正月十五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里吹奏。
阅读全文 >>
由 离去之原 于 2022-04-11 整理
据《南溪县志》等史料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僰人主要寄居于长江之滨的僰道县,即今天的南溪区福溪口一带。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4-11 整理
“嘟嘟呜——呜嘟嘟——嘟呜嘟呜嘟呜呜——”清脆的声音,从一个类似宝塔的东西中发出,霎时吸引了周围的人。“这是哈号,一种古老的乐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