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箫的特点以及名字的由来

162次浏览 · 由 拙 于 2022-02-08 整理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非常独特,名称来源于两种与“合欢”有关的含意。

合欢箫的特点以及名字的由来

合欢的名称来源于两种与“合欢”有关的含意,一是用一段竹管破开两半后再合拢而成,二是常为壮语称作“欢”的山歌调伴奏。既是两半相合的管身,又为其伴和作“欢”,所以才有了 合欢箫之名。这是壮族人民就地取材,并结合 本民族民歌曲调而创制的乐器,虽然文献上没有留下它的踪迹,但从其流传和应用看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合欢箫非常独特,它是靠演奏者的声带振动作为音源的,它的音高、音域均与人声相同,富于歌唱性,所 以合欢箫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田园风味。合欢箫结构极为简单,管身为一节两端带节隔的竹管,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称作“单竹”的竹材制成的,这种竹子竹节长、管壁簿。制作时,一般多选用一节长60厘米左右,外径1.5厘米一2厘米的竹管,但两端都带竹节。管身必须顺直。在两端节隔的截面中央,平行开出一个长条形的通孔,并顺着这两个通孔,将竹管破开为均分的两半,然后再将其原样合拢,两端用橡皮筋箍紧,便制成了一支合欢箫。这种箫的管身不分首尾,因为两端所开的长条形通孔相同,任何一端均可作为吹孔、而另一端便是出音孔,管身上既无按音孔、更无簧哨、只留有两条破开的痕迹。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将一端固定为管首、用作吹孔,并在另一端系以飘穗作为装饰。

涉及乐器

合欢萧(拼音:Hé huān xiāo),壮族一种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

猜你喜欢

由 小小瞬 于 2022-02-08 整理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名称来源于两种与“合欢”有关的含意,也是壮族特殊的“红娘”。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