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阮的历史发展

650次浏览 · 由 陆晨 于 2022-03-10 整理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

大阮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这些改革的阮都为四弦,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的表现力。

1977年制成的双层共鸣箱中阮,是在加大的琴箱内增设一张较薄的共振板,把腔体隔成前后两部分。这种际音色圆润浑厚,音量明显增大。

1979年制成的电扩音中阮,既保持了阮的传统音色,又丰富了发音的韵味。

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加长了琴杆,面、背板的厚度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减薄,面板里面粘贴“V”形音梁和周边挖“U”形槽,音孔改为对称的鸟形,造型美观,发音坚实、宏亮,音色纯厚圆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音乐会独奏使用。

80 年代研制的无品大阮,在琴箱中的高音区支有一根音柱,由于降低了山口和缚弦的高度,琴弦距指板较近,便于演奏。它保持了大阮原有的音量,音色较为柔和,演奏上可借鉴三弦、琵琶和筝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适于演奏流畅如歌的旋律,表现力极为丰富,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大阮-搜狗百科

涉及乐器

大阮(拼音:dà ruǎn)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创制,当时称琵琶。阮(古琵琶)— —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奏此器而得名。 大阮作为阮的一种,在合奏中主要担任低音和旋乐段;其音质圆润、浑厚优美动听、低沉婉转,是民族乐队、戏曲乐队、民族交响乐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一件精美的独奏乐器。

猜你喜欢

由 陌上花 于 2022-02-21 整理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针对社会团体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下达的任务,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经研究成立了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以下简称考级委员会),考级委员会携手全国各社会艺术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 打造中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体系。考级委员会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宗旨,组织、规范、协调全国社会艺术考核工作。
阅读全文 >>